病理标本标准处理程序详解
病理标本标准处理程序详解
病理标本的处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从取材到最终的封片,每一步都需要严格的操作规范和专业技能。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标本的标准处理程序,帮助读者了解这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取材
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0.3cm 为适,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小标本需点伊红,骨和钙化组织要脱钙处理。避免取到缝线或缝钉。
固定
所有组织一旦离体,必须及时固定,大器官应及时切开固定,大标本取材后固定时间需要6-12个小时,小标本一般需要6个小时。
脱水
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75-80%浓度的酒精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在短时间内可以置换出大量的水份,而高浓度酒精容易使蛋白质凝固,在组织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壳,使酒精难以渗透到组织块中间去,导致组织脱水不佳。
大小标本应该分开脱水。否则小标本会变硬,切片容易产生裂痕。
大标本脱水程序:
小标本脱水程序:
在更换脱水液时,至少要更换最后2缸无水乙醇,以保证脱水的效果。2缸5L的无水乙醇能处理2000个组织块。
透明
为了使石蜡能够浸入到组织块内,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石蜡相溶的媒介物质,这个过程称透明。具体程序见上图。5L的凌泉脱蜡液(即环保透明剂)能处理2000个组织块。
浸蜡
组织透明后,在熔化的石蜡内浸渍的过程称为浸蜡。浸蜡用的石蜡熔点应该在56-58℃左右,程序同上。
包埋
最常用的是石蜡包埋法。包埋的关键:一是平整,二是方位。要求在包埋时,应采用镊子轻压组织块拱起部分,使之平贴于底部,通常采用组织的最大面包埋。囊壁、管腔组织应竖直包埋。蜡块上下应留有余蜡。包埋时还应注意有无缝线,纸条,如有一定要去除。宫颈活检、胃肠活检标本不能按一般的规律取最大包埋面,应分清组织层次包埋。
切片
切片的第一步是粗切。粗切的前进厚度大约在15-30μm左右,质地较硬的组织或较小的组织,粗切的前进厚度应再小一些,粗切至组织最大面暴露后,才进行细切。切片时要求用力均匀、柔和,摇速不可过快或过慢。切片厚度一般为2-4μm。切片要求平整、薄、均匀。在切片时,应注意组织包埋的方向。纤维、肌肉等的走向应与切片刀平行,较难切的部分应放在上面,如皮肤的表皮,肿块的包膜,胃肠道的浆膜等。
胃肠镜及穿刺小标本连续切片≥6个;淋巴结切片时用手指触摸稍加温以免切片时过脆。
下面是切片时碰到的问题及原因、处理方法:
(1)组织发脆。切片厚度设置为2微米,边切边用嘴向蜡片吹气,可能会好些。
(2)切片卷起。可能是刀不锋利,或刀角度过大,切片过厚等。
(3)厚薄不均。可能是刀、刀座或蜡块未夹紧、组织太硬,或切片机主轴太向前,或切片机己磨损。
(4)切片出现大的裂痕。可能是刀有缺口,石蜡内有杂质,组织内有钙化,或有线结,也可能会有棉纸纤维等。
(5)切片后蜡块内陷,是因为组织脱水不佳。
展片与捞片
展片水温主要和包埋石蜡的熔点有关,一般在42-45℃。水温过高,会引起组织细胞散开,水温过低,切片皱摺无法摊平。捞片时水要干净,要捞那些完整、无皱摺的切片,粘贴于玻片中1/3和下1/3的中间。
烤片和脱蜡
一般在60-70℃的温箱内烤片0.5-1小时左右,温度过高,会引起细胞收缩;时间过短(少于20分钟)容易造成脱片。脱蜡也相当重要,如果脱蜡不干净,切片不易着色或着色不均匀。3缸330毫升的凌泉脱蜡液能处理1500张石蜡切片(厚度为4μm)。切片从温箱拿出后要立即放入脱蜡液中脱蜡。
染色
苏木素染色时间要根据染料的新旧、温度而定,一般为5-15分钟,经水洗后,用0.25%盐酸酒精分化,并充分水洗,以防盐酸残留导致切片褪色。最后放入伊红复染(20-40秒)。染色理想的切片在显微镜下应是:细胞核与细胞浆对比明显,核膜及核染色质颗粒清晰。
脱水和封片
浓度低的酒精比浓度高的酒精更容易脱水,也容易使切片褪色,故脱水时间可短一点,浓度低的酒精每道半分钟,纯酒精每道1分钟。切片经透明剂透明后,用中性树胶封固。为增加切片的透明度,防止细胞收缩或切片出现黑色结晶样小点,切片应该湿封,严禁烤干或吹干后干封。脱水剂的更换也应量化,一般是每500ml脱水剂处理500张切片后更换一次为宜。中性树胶不能过稀,封片时树胶要均匀充满盖玻片且不外溢为佳,不能有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