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嫌人多不给生,如今14亿为啥鼓励多生?答案揭晓!
当初嫌人多不给生,如今14亿为啥鼓励多生?答案揭晓!
近年来,中国生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到积极鼓励生育。这一转变背后,反映了中国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和挑战。
现在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以前我国人口才7亿的时候,生育管控特别严格,可如今人口都14亿了,国家却开始鼓励大家多生孩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当下年轻人的婚恋生育观和过去大不一样。结婚年龄不断推迟,还有好多人对结婚生子兴致缺缺,选择不婚或者丁克的也越来越常见。像我认识的一对夫妻,他们就是丁克一族。
他们说身边好多家庭因为孩子的事儿忙得焦头烂额,辅导作业时鸡飞狗跳,和长辈在教育理念上也分歧不断,庆幸自己避开了这些麻烦。还有我另一个朋友,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她看来,社会竞争太激烈,生孩子可能会阻碍自己的职业发展。
回到生育政策变化的问题上,先看以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代背景。上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太快,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土地就那么多,粮食供应紧张,教育资源和医疗设施也没办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了。
那时,“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标语随处可见,在全社会的宣传下,“只生一个好”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家都觉得,少生孩子就是为国家减轻负担,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普遍。就拿李大爷来说,他以前在工厂上班,当时工厂和社区都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他和妻子就只生了一个孩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我国人口达到14亿,却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占比达到总人口的22.0% 。
这意味着社会的养老和医疗负担越来越重。同时,年轻人群体在人口结构中的占比下降,消费市场也受到了影响。就拿房地产来说,以前房子供不应求,现在年轻人少了,购房需求也跟着减少,消费市场的活力大不如前。
另外,劳动力不足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却不断增大。所以,鼓励生育成为缓解这些问题的重要举措。
从年轻人自身的角度来看,他们不愿意生孩子也有诸多原因。一方面,生育观念发生了转变。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受教育程度也高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更强烈,很多年轻人更看重自己的事业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生育意愿自然就降低了。
而且社会竞争压力大,买房、找工作、孩子教育这些问题让年轻人压力倍增,养育孩子成本又高,使得他们对生育顾虑重重。再加上当下消费观念的变化,不少人更愿意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享受生活。
另一方面,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存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很多父母心里都希望能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出人头地,但现实中经济条件有限,精力也不足。这种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父母们陷入焦虑,觉得自己没办法给孩子最好的,所以有些人就选择不生孩子。
虽然目前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棘手,但只要国家不断调整政策,社会给予更多支持,年轻人的观念也逐渐转变,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