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失去民心的秦朝,在文化凝聚力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
逐渐失去民心的秦朝,在文化凝聚力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严苛的法律制度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这个仅仅存在了15年的王朝,其覆灭的原因却值得深思。本文从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分析了秦朝在文化凝聚力方面的不足,以及这种不足如何影响了秦朝的统治稳定和最终的覆灭。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为历朝历代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朝在早年间其实并没有如此强大到可以扫平六国的实力。
秦国最早的首领不过是为周王室照顾马匹的小官,后来偶然间得到机会,在叛乱中救下了周王室的贵族,才被赏赐了一块封地,正式建立了诸侯国。
秦国人最早的时候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周边总有游牧民族对他们虎视眈眈,妄想夺取他们的土地。秦人常年累月的战争便培养出了他们好战的天性,才会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表现得勇猛无比。
秦国采用了商鞅的建议开始推进变法,逐渐废除井田制改为土地私有制,使得贵族无法再霸占田地。
还废除了世禄世卿制,改为三公九卿制,更是变相剥夺了宗室贵族的权力。秦国经过变法变得日益强盛,最终秦始皇扫平六合统一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那么秦朝如此强大,为何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呢?历朝历代对秦朝持有批评态度的声音非常之多,但其实秦朝的覆灭,也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缺失。
秦朝综合实力强大不错,但是文化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对统一不久的六国难以形成有力的文化输出,没有形成文化凝聚力。
六国的民众也对大秦缺乏认同感,才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得到了一呼百应的局面。
秦国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漏洞
1. 文化软实力是什么
“文化软实力”是二十世纪末提出的,指的是通过意识形态表现出的吸引力对一个国家能产生的力量。
文化看起来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并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个国家在提升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实力的同时,更不应该忽视文化带来的影响。虽然“软实力”一词近年来才开始流行,但是联系到秦朝的局面当中再合适不过了。
放在当时来讲,文化软实力影响着每一位秦人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影响着秦国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输出能力。
2. 秦国在这方面的缺失
其实秦国也有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凝聚力,只不过在经历了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文化感召力形成了消极的、负面的影响,秦国在百姓心中落下了“残暴”的形象。
在秦国统一中原以后,六国百姓眼中的大秦是一个残暴无比的虎狼之国,每个人都为自己未来的命运有所担忧。
在这样的情形下,大秦自然难以用文化软实力使得各国民众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作出建设,大家躲还来不及呢。
3. 跛脚的巨人
不得不承认,大秦实力强大无人能及,凭借着强大的战斗能力征服中原,就像一个跛脚的巨人一般。
而那只跛了的脚,就是大秦的文化软实力。所以秦朝建立以后政局摇摇欲坠,不推而倒,也是受这只跛脚的影响。
大秦其实已经对自己文化方面的欠缺有所感悟了,但统治者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采取了烧毁珍贵书籍的方式逼迫百姓万众一心。殊不知,这样极端消极的方式只会把各国人民越推越远,加深大家的抵抗情绪。
背后的原因
1. 先天地理位置
秦国的位置远离中原腹地,也就远离了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无法接触到中原地区最先进的文化实力。
而且秦国与戎狄接壤,常年战乱不说,秦国人的思维也受到了戎狄人的影响,逐渐变得粗陋不堪。
所以,秦国地理位置上原地中原腹地,接触不到先进的文化,又受到了戎狄的影响,才会在文化软实力方面有所缺失。
2. 后天理解不足
除了地理位置不佳,秦国在上也存在很大的漏洞。秦国对中原文化有所缺失,但是中原的许多学派的弟子都愿意来教导秦国的统治者,可惜统治者听不进劝,前前后后杀了不少名士。
秦朝在奉行商鞅变法的时候还是一岌岌可危的小国,需要强大的变法让这个国家赶快康复,所以力度过猛。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实力强大便不再需要变法,严苛的刑罚只会让百姓产生抵抗情绪。秦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只能自取灭亡。
秦国文化软实力的缺失离不开先天地理位置偏远和后天失误两个原因,导致秦国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没有文化凝聚力。
六国百姓疲于应对苛政心有不满,很难获得百姓的认同感。所以才会在陈胜吴广起义之时得到百姓支持,秦王朝多年的基业土崩瓦解。
但是秦朝的建立对中国后来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也警示我们不可忽略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才能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史记·秦本纪》、《史记·秦始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