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寒食帖》:诗书双绝的艺术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寒食帖》:诗书双绝的艺术瑰宝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shiwenv_f8972e2ce589.aspx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他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此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诗人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也透露出他坚韧不拔、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此时的书法也受这心境的影响,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诗文原文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版本一)

(一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版本二)

译文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情何以堪?这病弱的身体如同久病的少年,大病初起时头发已白。

春天的江水高涨,仿佛要冲进门户,雨势连绵不绝。我的小屋如同一叶渔舟,在水云蒙蒙中飘荡。空空的厨房煮着寒菜,潮湿的芦苇在破灶中燃烧。哪里知道今天是寒食节?只看见乌鸦衔着纸钱飞过。皇城深不可测有九重,祖先的坟墓远在万里之外。我也想学阮籍穷途之哭,可惜我已心如死灰,无法吹起。

创作背景

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第三年四月,也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作此两首寒食诗,书写此卷的时间大约在翌年,或元丰七年离开黄州以后。元符三年(1100)正月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赏析

诗中阴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乌衔纸、 坟墓……渲染出一种沉郁、凄怆的意境。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的心境。 从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可以想见他窘迫的生活。这两首诗放在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而当作者换用另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表达出来的时候,那淋漓多姿、浑厚雄迈的笔墨,以及那苍凉悲郁、沉郁忧愁的情感,使之成为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简析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