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控制欲的父母,往往内心有着失控的情绪黑洞
高控制欲的父母,往往内心有着失控的情绪黑洞
在亲子教育中,一些父母往往表现出过度的控制欲,这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成长,也给家庭关系带来了困扰。这种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父母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案例:玥玥妈妈的焦虑
休息时跟着我家2岁的侄女在小区楼下玩,恰好遇到了同样带着小朋友的邻居,于是小朋友们自己在玩,大人们自己在聊天。
正聊着呢,玥玥妈妈赶紧跑到在跳上跳下的玥玥后面,念叨着说“哎呀,你慢点,小心摔啦!”,玥玥不听,2岁的她正是好奇好动的时候,迈着自己的小短腿继续跑跑跳跳,结果还真被一根树枝给绊倒了,玥玥妈妈很无奈,把玥玥抱起来,说:“看吧,叫你跑,都说了会摔的,就不听!”。给妈妈抱没一会,玥玥又想下来去跟其他小朋友玩。
把玥玥放下来后,玥玥妈妈又继续跟其他家长聊天,但没过一会,她又瞄到玥玥在地上捡东西,又是一个箭步冲上去,拍掉玥玥手上的东西,说:“哎呀,地上的东西很脏的,不要乱捡。”
后来,她实在不放心,便一直跟在玥玥后面,随时阻止孩子的“危险”行为,其他家长劝她说不用那么担心,大家都在这小空地上玩,不会怎么样的,但她还是不太放心。
后来,大家要带小朋友回家时,玥玥坚持想要走一条远的路回家,又跟妈妈起了争执,“怎么孩子就是不走这条好走,近一点的路呢?”玥玥妈妈很是头疼道。
父母控制欲的根源
这种现象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父母们往往出于对孩子安全和未来的担忧,采取过度控制的行为。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反而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控制欲背后往往隐藏着父母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他们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或者曾经经历过控制型的教育方式,因此在面对孩子的独立行为时,会不自觉地采取控制和限制的方式。
如何改善过度控制的行为
要改善这种状况,父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了解自己控制欲的根源,是源于对失控的恐惧,还是对过去的创伤的反应。只有真正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
学会放手: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允许他们犯错和尝试。正如《象与骑象人》中所说,理智(父母)需要学会放松缰绳,而不是一味地控制情感(孩子)。
建立安全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成为孩子情感的“容器”,帮助他们处理和消化负面情绪,而不是将自身的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
寻求外部支持:当自己难以应对时,可以寻求伴侣、朋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支持的成长环境。
结语
过度控制的教育方式不仅限制了孩子的成长,也给父母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通过理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学会放手和信任,父母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正如《尼布尔的祷告词》中所说:上帝啊,请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能够改变的事情;请赐予我胸怀,让我接纳不能改变的事情;请赐予我智慧,让我分辨这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