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志丨胡公是谁?
文化名人志丨胡公是谁?
胡公,名胡则,字子正,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名臣。他出生于浙江金华永康,一生为官清廉,勤政为民,留下了众多政绩和佳话。在永康,每年农历八月十三前后,胡公祠门前总是人声鼎沸,祭奠胡公成为当地的一项民俗。那么,这位被尊称为“胡公”或“胡公大帝”的历史人物究竟是谁?
胡公铜像
在永康,每年农历八月十三前后,胡公祠门前总是人声鼎沸,祭奠胡公成为当地的一项民俗。永康方岩庙会(祭胡公庙会)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方岩庙会祭祀胡公。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公,名胡则,字子正,公元963年(宋初)出生于婺州永康县(今金华永康市)。在那个文人辈出的时代,胡公因其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为官品格脱颖而出。
胡公家境贫寒,当过“行担四方”的手艺人,但他立志高远,勤耕苦读,在27岁时“一举夺魁”,随后成为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名臣。
胡公的一生中,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公元1025年,胡公被任命为福州知州。这里曾有五代时留下的大片无主滩涂,经过打理变成了官庄田,租给百姓耕种,也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天上掉下的馅饼”令人眼红,当地官场贪墨之风随之而来——有人琢磨给田主们加租。胡公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平息了加租风波。
但风波又起,朝廷也打起了“如意算盘”,欲将官庄田收回变卖。胡公“拎着乌纱帽做官”,连上三道奏章,成功挽回局面。
公元1026年,胡公出任杭州知州,迎接他的却是衣食无着的流民。胡公亲临钱塘江边了解情况,决定修筑钱塘江海塘。在他的治理下,钱塘潮患变水利,百姓得以安心生产生活。此举也为几十年后的另一位杭州“市长”——苏东坡,治理环杭州水系和西湖水患打下了重要基础。
杭州老龙井胡公馆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1959年8月,毛泽东视察浙江时,如此称赞胡公。
得民心者,万民敬仰
献策镇西、遣返役夫、智除虎患,培茶惠民、整治钱荒、力保庄田,治理钱塘、改革盐法、奏免丁钱……从政以来,胡公留下了系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佳话。
受胡公之惠的浙江百姓,自发在今西湖旁的老龙井为其立“生祠”。公元1039年,胡公病逝于杭州,范仲淹在墓志铭中写道“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宋仁宗则顺应民意,在杭州西湖龙井狮峰山麓(龙井源)赐地51亩建胡公墓。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褒嘉为建庙”,赐胡公“佑顺侯”封号。
杭州老龙井胡公墓墓碑(清代应宝时重修)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永康市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联章介绍,至清代,两浙(古时浙江东路和浙江西路的合称)等地已有胡公庙3000多座,现在经官方登记的胡公庙有170多座,遍布杭州、温州、金华、台州等9个地市,未登记的民间胡公文化信仰场所则更多。
方岩庙会祭祀胡公。
胡公以国为重的为官准则和刚正不阿的道德风范,逐渐积淀为胡氏家族的家规家训,要求胡氏后人崇德向善、兴家报国。此后,胡公的出生地永康市古山镇胡库村相继建起书院、“祠塾”等,不仅族中子孙在此启蒙,周边十里内外的各村学子也都慕名而来。
胡公精神,传承永续
“秉正崇善、天下己任”“果敢重义、勇于开拓”“实干笃行、实功兴邦”“勤廉齐家、胸怀坦荡”……千年之后,胡公精神依旧生生不息。
如何将胡公精神传承下去?作为胡公出生地的永康,正在行动。胡公故里、胡公文化馆、胡公庙、胡公主题公园……除了古建筑的修缮外,一系列围绕胡公打造的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胡公故里
《大宋胡公》《胡则集》《胡公光谱》……一本本关于胡公的书籍接连面世,让胡公的清廉形象跃然纸上。胡公文化庙会、胡公政德文化展、胡公文化研讨会、胡公故事讲座……学者们济济一堂,讨论胡公思想的最新解读,热议胡公精神的当代价值。
胡联章《大宋胡公》等9本书
从建筑修缮到书籍出版,从专题讲座到实地考察,从学习研讨到经验交流,近年来,永康不断传承弘扬胡公精神,打造“胡公式”干部。“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严把选人用人的政治关、廉洁关、形象关”,要“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座右铭”。今天,胡公精神非但没有褪色,反而显现出新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