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e抗原和e抗体可不可以同时呈阳性?
乙肝病毒e抗原和e抗体可不可以同时呈阳性?
乙肝病毒e抗原和e抗体是否可以同时呈阳性?这是一个在肝病诊断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将从专业角度为您解答这一疑问,并深入探讨e抗原和e抗体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乙肝病毒e抗原和e抗体?
要评估乙型肝炎病情,有很多不同的指标,其中,抽血检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e抗体”(anti-HBe或HBeAb),主要是为了察看病毒的活跃程度以及传染性。
“乙肝病毒e抗原”来自乙肝病毒,当释放到血液中,验血时便会被验出,当“e抗原”呈阳性,表示病毒正在体内复制,也意味病毒数量很高,传染性也高。若在治疗过程中,e抗原转为阴性,反映病毒的活跃程度减弱。
而“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出来对付“抗原”的物质。顺理成章,“乙肝病毒e抗体”是负责攻击“e抗原”的物质,验出“e抗体”,通常表示病毒复制的速度正在减慢[1],对他人的传染风险也较低。
感染不同基因种类的病毒,造成抗原抗体同时存在
抗体对付抗原。理论上,两者似是“水火不容”,但事实上,“e抗原”和“e抗体”可罕有地同时呈阳性。撇除因测试仪器误差造成“假阳性”;以及抗体刚产生,抗原未消灭的短暂过渡阶段的话,抗原抗体同时存在的原因通常是乙肝病毒有不同亚种:乙肝病毒可以细分10种基因型(genotype),由A至J,亚洲盛行的是B型及C型。当患者曾接触不止一种乙肝病毒,免疫系统攻击其中一种病毒时,产生了“e抗体”,而另一种乙肝病毒的“e抗原”也同时存在,就会形成抗原和抗体同时出现。
“e抗原”阳性患者的康复前景
验出“e抗原”的乙肝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每年约有0.5至1.0%机会可以达成乙肝“功能性治愈”,恶化为严重肝病和肝癌的风险会大为下降,但即使如此,肝脏内依然存有微量病毒。假若患者的免疫力出现问题,肝炎仍有可能复发。
参考文献:
[1] 但是,对某些变异的乙肝病毒来说,e抗体的出现,也可能意味着该类病毒正在快速复制,病毒水平也高。
校阅:黄丽虹教授
日期:2024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