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稻盛和夫《心》: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的心吸引而来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稻盛和夫《心》: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的心吸引而来的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5245387_121124795

读稻盛和夫的《心》是一个心灵净化的过程。经历了人世的风风雨雨并取得巨大成功的老者,毫无保留地倾尽自己的"心",凭借自身的亲身经历,鲜活生动地阐释了其毕生所践行的"道"。在我眼中,这种"道"最为可贵的价值并非体现在如何于企业管理中获取成功,而是在于它作为一种令人心悦诚服、能够化解人生重大难题且满溢着正能量的人生哲学给人以持久向上的力量。

下面摘录稻盛和夫《心》的核心思想,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位成功企业家修心、养心的人生智慧。

1、"人的心灵像庭院,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芜,不管是耕耘还是荒芜,庭院都不会空白。"

心灵的活动不会停止,如果不被理智之光照耀,就很可能被杂念和邪念所占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1957年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他认为人的内心认知非常复杂,包含着信念、态度、意见、价值观以及任何可以被思考或感知的内容。当这些认知有两个或更多认知元素之间存在矛盾或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让人紧张,体验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耕耘心灵的庭院,就是让经常失调的认知和谐统一起来,拥有专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无论遇到何人何事,都能处变不惊,重容不迫。

2、"全力以赴,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做完美,这就是最好的心灵修行。通过每天的劳动,心灵自然得以磨炼,性情自然得以陶冶。"

稻盛和夫年轻时,曾在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工作,面对着艰苦的条件和微薄的收入,他没有象其他人一样逃避或抱怨,而是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断试验新的方法。这一过程,不仅仅很好地提升了他的工作技能,而且修炼了自己的内心。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1975年提出了一种叫"心流"的心理状态。所谓心流即一个人完全集中于当前的任务或活动上,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并在完成工作后感到高度的满足和成就感。狄更斯说:"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比漫不经心地做十件事更能带来成功。"心流是人生的一种美好状态,一个时时处处能感受到心流的人,就必定是一个成功而幸福的人。无论一件事你是否热爱,如果不得不做,何不尝试一下忽略负面思维,给自己一个忘我投入的机会,说不定就会意外地收获"心流"的美好体验。

3、现状越艰苦,人就越容易发牢骚、鸣不平,怨天尤人。但是,这些牢骚、不满兜兜转转,又会回到自己身上,导致自己的境遇进一步恶化。

人的情绪很容易互相传染。当一个人持续表现出负面情绪,老是发牢骚,对人对事不满意,这种情绪一定会影响周围的人,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消极的情绪比积极的情绪对人心更有吸引力,而人们偏偏喜欢模仿他人的情绪状态。一个人的抱怨很可能吸引更多的消极情绪,进而形成一个充满抱怨的环境,最后让情况进一步恶化。

4、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所有的灾难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的,自己的内心不予呼唤的东西,绝不会来到我们身边。

苏轼在《试笔自书》中记录其被贬海南经历。初至海南,见天水无际,苏轼凄然伤之,自问何时离岛。后转念一想,天地、九州、中国皆在海中,有生皆在岛,不禁大笑。能把对自己不利的坏事看开,甚至想成好事,那么坏事就不会恶化,好事也会不期而至。比之苏轼,汉初名臣贾谊就缺乏这种乐观心态。贾谊深受汉文帝的喜爱,很多大臣嫉妒他,就三番五次进谗言污蔑他。贾谊得知后,忍不下这口气,便在朝堂上公开辱骂他们,这让众大臣火冒三丈。汉文帝为平众怒,只好将他贬到偏远的长沙担任太傅。出于当时局面,汉文帝只是让其暂避风头,明哲保身。可贾谊遭贬之后,并不能理解汉文帝的良苦用心,整日满腹忧愁,以泪洗面,什么事情都往对自己不利的方面去想,最终抑郁而亡,年仅33岁。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都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与其悲观消沉,不如选择积极乐观。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种称为"自我实现预言"的东西。想事情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就会因自己的内心向往而慢慢向你靠拢。沉醉于消极思维之中,不好的事情就会象自己预期得那样真的到来了。尼采说:凝望深渊,深渊也会凝望你。我们渴望什么就应该想什么。

5、灾难降临之际,就是过去造的业消失之时。遭遇灾难时要感到高兴,予以感谢,然后跨出新的一步。这是度过人生这一严酷旅程的"秘诀中的秘诀"。

稻盛和夫借用"思念造业"的佛教用语来说明心中描绘的景象会成为现实。心中所思,会成为业,即成为"原因",而原因制造出现实这个"结果"。灾难也不过是"业"的一种。灾难到来时,如果我们的心态不对,就可能唤来更大的灾难。避免这一点的方法就是"愉快"地接受灾难。如果能将灾难看作消去一直折磨自己"业"的机会,那么就应该感到高兴。只要能够感到高兴,自然就能够心怀感谢。不管遇到什么灾难,都能高兴,都能感谢,那么,过去所造的业就会消失殆尽。尼采说:不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面对灾难、不幸和倒霉的事情,应该将其视为消除自己曾经罪过并磨炼自己的心灵的良机,心怀感谢之心,积极解决问题。当积极的理性战胜消极的感性,坏事一定会变成好事,只要我们不被灾难杀死,必然会变得更加强大。

6、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所有的灾难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的,自己的内心不予呼唤的东西,绝不会来到我们身边。

畅销书《秘密》的作者拜恩在经历了个人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之后,偶然发现了一些古老文献中提及的"秘密"。这些文献揭示了吸引力法则的存在,即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力量,它会回应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创造相应的现实。拜恩认为,历史上许多成功人士都了解并运用了这一法则,尽管他们可能使用了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它。吸引力法则的核心思想就是同类相吸,我们的思想和感受也会吸引相同频率的体验。如果一个人对人以事持正面的思维,就会吸引正面的结果,反之就会招致负面的结果。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都是你的心吸引而来的。美国企业家亨利·福特说:"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从现在开始,不妨坚定地认为自己很行,对所有挫折和灾难抱持消业的感谢之心,全身心地投入一项事业,然后等待命运给我们的心灵以同频的馈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