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秦始皇“书同文”前六国文字的差异大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秦始皇“书同文”前六国文字的差异大吗?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5/17/1597421_1121437687.shtml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作为统一文字,这一举措对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在秦统一文字之前,六国文字究竟存在多大差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商周时期会把文字铭刻在青铜器上,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这种以铜器为载体的古文字就叫做“金文”。上自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800多年的时间里,金文一直是官方文字。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各自为政,此时的文字形体开始变得极其紊乱。这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秦灭六国后,丞相李斯上奏始皇帝,提出以当时秦国沿用的大篆为基础,废除六国文字,整理出新的较为简易的字体作为统一文字——小篆。秦始皇的这一举措,是对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做了一次总结,对中国文化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那么秦统一文字前,各国文字有多大的差异呢?

首先来看秦国大篆。秦大篆是继承了商周文脉的道统,婉转严谨,最见法度。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是夏朝人伯益所创。大篆的发展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不像早期那样粗细不均,变得更加简洁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开始变得更为整齐,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不仅刻在青铜器上,也开始刻在石鼓上,即石鼓文。因此从甲骨文、金文,再到石鼓文,沿袭至秦代时都统称为大篆。这就是为什么说秦大篆继承了商周文脉的正统。至秦灭六国前,大篆已经演变的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


《大盂鼎》拓本


《毛公鼎》拓本

再看山东六国,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远超秦国。为了彰显中原正统的特权地位,六国对文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体系。分别是三晋文字、齐鲁文字、楚赿(chi)文字三大系,再加上中山、燕等小派系。

如果从风格上来说:三晋文字古茂典雅、字形修长;齐鲁文字简明舒朗、自由灵活;楚赿文字自然纵逸、独具特色;燕系文字磊落率真、直来直往;中山文字婀娜瑰丽、字形细小;除了南方楚系文字外,各体系和秦国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分文字有所差异。因为各系文字都是从周朝沿袭下来的字形母体,随着周朝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各地区文化才开始有“本土化”的改变趋势。但说到底,也只是大同小异,彼此文书往来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夔龙饰刻铭铜方壶拓片

但是为什么说是除了南方楚系之外呢?楚国文字也是由西周发展而来,但古来楚地多才俊。在这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曾经涌现出许多风流人物,因此楚系文字越来越独具特色。楚文早期与各国差异还是很小的,随着文人墨客的涌现,与秦系、东方齐系文字的差异越来越大。形成了不同风格和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文字。很多楚字既不见于他国,也不载于先代,已经突破了中原古代文字的范围。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楚人的变革精神和创造意识。

因此,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六国文字除了楚系之外大同小异。但天下归一,为了统一思想和促进文化交流,文字统一势在必行。大秦用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消灭了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