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点亮“孤独星球”,遗传学检测助力破解自闭症早期诊断难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点亮“孤独星球”,遗传学检测助力破解自闭症早期诊断难题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8638520_338120

4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今年联合国的主题是:“意识、接纳、欣赏:从苟延残喘到茁壮成长”,提醒公众共同关注自闭症,助力自闭症患儿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据《中国自闭症发展状况报告》推测,我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其中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200多万,也就是约68个孩子中就有1名自闭症患儿。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言语交流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行为模式。

自闭症的症状或轻或重,如光谱一般宽阔而不一,因此被称为“谱系障碍”。自闭症的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遗传因素在自闭症发病因素中占主导作用,同时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其发生发展。

儿童早期是自闭症的黄金治疗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可塑性最强,语言、认知和社会技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及时、科学、系统的干预和教育训练,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适应性行为技能,提高其融入社会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但现实中,自闭症诊断涉及多个维度的考量,需要跨学科的专业团队、严谨的评估工具和对患者长期发展的跟踪观察,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诊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早期症状不典型:幼儿时期的自闭症儿童可能在社交、沟通和行为方面的表现与正常发育的孩子区别不大,尤其是在三岁以前,许多核心症状可能还未充分显现,这使得在婴儿期进行准确诊断较为困难。

症状多样性:自闭症症状呈现高度个体化,每个患者的表现各不相同。轻则仅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社交障碍,重则可能存在智力和语言功能受损,症状范围广泛,非典型症状的存在使得诊断更加复杂。

与其他发育障碍重叠:自闭症的症状可能与其他发育障碍如发育性语言障碍 、智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易于混淆或存在共患的情况,增加了区分和诊断的难度。

主观性评估:诊断依赖于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固定兴趣行为,这些评估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不同医生或评估者的判断可能有所差异。

缺乏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目前尚没有一种客观的生物检测方法(如血液检测或影像学检查)可以直接用来诊断自闭症。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自闭症相关基因被发现,利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进行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s)和全外显子(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检测,有可能发现与自闭症相关的遗传变异,从而协助医生对疑似自闭症的儿童进行早期诊断。尤其对于有自闭症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家族史的人群,遗传学检测可能会更有助于提早识别高风险个体。

研究表明,自闭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尚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显示,自闭症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突变有关,其中包括约20%的单基因遗传因素以及大部分的多基因遗传风险因素。

遗传学检测可以为临床的精准诊断和分型提供辅助依据。对已经确诊自闭症的患者,遗传学病因的明确,也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长期管理和预后判断。同时,遗传学检测可以明确该病因是否为家系遗传导致,有利于对家族其他成员以及下一代的生育,进行风险评估与科学预防。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 2017, 055(012):890-897.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7.12.004.
[2] 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胡荣贵,魏襄祺,张文阳.自闭症谱系障碍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2023(11):33-36.
[4] Int J Mol Sci. 2020 Nov 5;21(21):8290. doi: 10.3390/ijms21218290. PMID: 33167418
[5] Havdahl A, Niarchou M,Starnawska A, Uddin M, van der Merwe C,Warrier V (2021). Genetic contributions to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PsychologicalMedicine 51, 2260–227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