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生死、环保……这些顶级艺术装置究竟想表达什么?
爱情、生死、环保……这些顶级艺术装置究竟想表达什么?
当代艺术装置设计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热门的艺术议题。从美术馆内的绿池塘到城市街头的大型装置,这些作品通过场地、材料和意义的巧妙结合,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
美术馆的绿池塘
Life, 2021
Fondation Beyeler / Olafur Eliasson
以生命为名的装置展览,埃利亚松在瑞士贝耶勒美术馆(Fondation Beyeler)内开辟了一个绿色的池塘。他拆除了美术馆一侧的窗户,将室外公园的植物、动物、微风、雨水、阳光与室内的池塘连成一片生动的景观。观众既在美术馆,也在大自然。
展览24小时对外开放,目的是展示池塘的昼夜变化也是动态的:白天是翡翠绿,晚上是荧光绿,这种效果来自水中的荧光染料(uranine)。夜间的紫外线灯照明,让整个空间充斥着深蓝色的迷幻感。
Planthropocene「植物世」是“生命”的重要议题,由Anthropocene「人类世」衍生而来,用于讨论植物与人类之间的潜在关系。
给伦敦的一封情书
Chubby Hearts, 2018
Hyde Park / Anya Hundmarch
今年的2月14日,伦敦海德公园的威灵顿拱门出现了一颗胖乎乎的爱心红气球。这是时尚设计师 Anya Hundmarch 给伦敦的一封情书。在疫情席卷全球之时,这颗胖胖大红心的一周回归给城市带来了爱与欢乐。
这是一份能够治愈人心的英式浪漫,爱泄气了会飞走,爱过多了也会破裂。胖胖的大红心在2022年首次正式回归,再次成功点亮伦敦人的心情。实际上,Chubby Hearts项目最早启动于2018年。人们在伦敦城各处的天际线能抬头望见,也曾在街头偶遇过这颗胖胖的大红心。
蔚蓝的地球
Gaia, 2018
United Kingdom / Luke Jerram
英国艺术家 Luke Jerram 选取美国NASA于1972年拍摄的超高清地球图像,以真实地球的180万分之一的比例打造出一个大型装置,并将其命名为Gaia「盖亚」。人类一直在仰望月球,只有通过太空的传送才能看见这个蓝色星球。但是,只要观众站在211米外看盖亚,就跟太空员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是一样的感觉。
盖亚全年都在巡回展览,在现场的观众,亲身经历人类首次登上地球的震撼与感动。艺术家以此唤起人类对太空的好奇心,对地球的敬畏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城市的空间碎片
Fractal, 2021
Suzhou / Arnaud Lapierre
经历了近两年的制作时间,著名的镜子艺术家 Arnaud Lapierre 最近在苏州完成了 FRACTAL「碎片」,一个永久性的镜子艺术装置。以镜子立方体的不规则反射形成了一个马赛克状的场域,其光学效果创造了一种超现实的环境,重建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不同于2014年于巴黎的圆环状装置作品RING,这次的镜子装置被设计成两个半圆环状。开放的设计让观众能自由地穿梭于其中,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建筑物的局部。多面镜在混淆观众的视角。观众在同一个空间,从不同的角度中看到更多切面的镜像和镂空视觉效果。
Arnaud Lapierre的作品分布在世界各国,周边的环境与建筑物都在镜子中被彻底解构。
西班牙
法国
迪拜
卧看一朵干草云
French Exit, 2020
Berlin / Tadao Cern
艺术家 Tadao Cern 用干草铺就出一片云朵,“浮”于各大美术馆的屋顶,邀请观众躺在偌大的地面上,获得一段短暂的沉浸体验。望着悬挂于上空的干草,又像是从天空向下俯瞰金黄色的麦田。一片在泛光之中映出淡金色的干草,舒缓而柔和,却隐喻着悲伤的主题:枯萎与死亡。这个作品名为French Exit,意为“在聚会中不辞而别的人”。在艺术家眼中,是日渐年老,与青春挥别,也是死亡中的离别。我们或许会在某天,与世界的一切不辞而别。
看见光与天空
Turrell Skyspace, 2012
Guggenheim Museum / James Turrell
当代高产艺术家 James Turrell 将光引入自己的作品,结合建筑空间、投影、LED灯管、天空为素材进行色彩创作。在 Turrell 的作品中,光被可视化转换成了颜色和形状,它成了一种可以被观察、被感知和体验的现象,打破想象与现实的边界。
他的永久性装置作品遍布29个国家和地区,Skyspace是最受欢迎的装置系列之一。光与天空被引入,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圆形大厅变成一个令人着迷的空间。在一个封闭空间的天花板上打开天窗,天空被承载在一个规范的圆形内,不加修饰地出现在观众的眼前,时刻都在变化。观众只能抬头仰视到天空,感受此刻的光,意识到眼前的一幕是短暂的,是随机变化的,个人感受被无限放大。
被堆叠的椅子建筑
Untitled, 2003
Istanbul /Doris Salcedo
在伊斯坦布尔的两栋建筑之间,1550把旧椅子堆积成一个大型建筑装置。哥伦比亚艺术家 Doris Salcedo 的作品《无题》将日常的家用品变成一座纪念碑。
该椅子装置所在的地方原本是希腊与犹太人的聚集区,这一把把空椅子象征着少数族裔被迫迁移的事件。作品当中的每一张椅子都代表了一个流离失所的人。Doris Salcedo 的作品总是建立在深切的悲痛上,传达出一种巨大无声的对抗力量。她大胆突破装置雕塑的限制,以普通的材料描述失落的历史、社会、政治与经济的背景,对全球移民事件的回应,以彻底介入的姿态引起社会关注。
博物馆的冰山世界
Icebergs, 2016
National Building Museum /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美国建筑工作室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打造的冰山装置,仿佛是一个横跨博物馆大厅的冰原世界。冰山上下贯穿漂浮于海面,也藏于海面之下,观众可以进入冰山内部,也可以在海底穿梭。
为了向公众输出保护环境的主题,艺术家以不同尺寸和材料为媒体,结合景观、几何与建筑打造出一个供观众停留、歇息、交流的公共空间。行走或停留在博物馆内的任何地方,从各个角度观赏冰山的视觉效果都能被满足。
教堂门前的茧洞椅
Communication Line, 2012
St Catherine's Church / Nacho Carbonell
西班牙设计师 Nacho Carbonell 追求艺术与设计、功能和形式的结合,以富有创意的灯饰设计而知名全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2012年荷兰设计周上的公共装置作品 Communication Line「交流列」。
将洞穴和座椅相结合,以金属丝、胶体和再生纸制作而成,一个带有茧状洞穴的创意作品,坐在椅子上的人可以通过茧洞交流。在 Nacho Carbonell 看来,设计不只是用来观赏或使用,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款奇形怪状的椅子好比是一个无声的邀请。通过这个装置作品,设计师希望能让人们更靠近彼此,有更好的交流,不管是与熟悉的人还是陌生的路人。在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当下,再看这个互动装置,仿佛已经是一个遥远的愿望。
本文原文来自digitaling.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