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旅游景区
道家十大洞天之首:王屋山旅游景区
王屋山,作为中国道教文化的圣地之一,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从轩辕氏祭祀到李白、杜甫等文人的足迹,从愚公移山的故事到道教文化的传承,王屋山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
王屋山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是中国AAAA级景区,占地面积达265平方公里,分为七个景区,拥有125个旅游景点。景区内最高峰为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祭祀天地之所,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华夏子孙祭祀天地的圣地。
王屋山地理位置独特,东依太行山,西接中条山,北连太岳山,南邻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这里不仅是《列子》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发生地,更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全真教的重要道场。
据传,轩辕黄帝祭祀天地后,于每年八月十五在天坛山重会西王母,求取修道成仙的秘术,并在此建立访仙院,寻访四方神仙。此后每年八月十五,各地善士、各路神仙都会云集王屋山。被誉为道教鼻祖的老子李耳也曾在此修炼,天坛山上至今仍保留有“老子炼丹池”遗址。
道教初期的许多著名人物,如王子晋、清虚真人王褒、于吉、南岳夫人魏华存、道教理论家葛洪等都曾在王屋山修行。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尊奉老子为祖先,将道教立为国教,敕令在全国各地修建道观,这为道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唐代,王屋山陆续建成了紫微宫、阳台宫、清虚宫、十方院、灵都观等宏伟的道教建筑,使其成为全国道教文化活动的中心。
自古以来,王屋山不仅是道教人物修炼、炼丹、成仙的圣地,还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寻幽探胜。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韩愈等都曾到访王屋山,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王屋山景区内植被覆盖率高达98%以上,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复杂的地质地貌、地层序列、岩层构造、古生物化石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使王屋山成为存储地质信息的“数据库”。
目前,王屋山景区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级景区,并于2006年成为世界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