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Nature子刊】硫辛酸-硼苯丙氨酸囊泡:癌症放化疗的“超级武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Nature子刊】硫辛酸-硼苯丙氨酸囊泡:癌症放化疗的“超级武器”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L9M9I10534TMVS.html

癌症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健康挑战,化疗的有效性往往因其缺乏特异性和全身毒性而受到限制。纳米技术,尤其是靶向给药技术,已成为解决这些局限性的关键创新技术。这项研究介绍了将短链聚乙二醇(PEG)作为间隔物的硫辛酸-硼代苯丙氨酸(LA-BPA)衍生物。

2025年2月4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Lipoic acid-boronophenylalanine-derived multifunctional vesicles for cancer chemoradiotherapy”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凸显了LA-BPA衍生物在开发更精确、更有效、危害更小的放化疗方法的潜力,标志着纳米医学在癌症治疗方面的进步。

关于纳米药物

癌症仍然是公共卫生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化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50多种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然而,这些化疗药物普遍缺乏选择性和最佳药代动力学,其广泛的作用机制往往导致严重的全身毒性。纳米技术的出现将人们的目光转向了旨在减轻化疗不良副作用的给药方法,并在临床试验和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各种纳米载体,包括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和脂基系统,已被有效地用于靶向和直接向肿瘤部位输送抗肿瘤药物。这些纳米载体能够传输多种药物,从而在提高药效的同时降低全身毒性。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EPR)效应进一步支持了这种方法,凸显了纳米药物通过其栅栏状血管外渗而在肿瘤内更广泛蓄积的潜力。


硫辛酸-硼代苯丙氨酸衍生物可逆自组装形成多功能囊泡并应用于胰腺癌化放疗的示意图。

囊泡在胰腺癌硼中子俘获疗法中的应用

研究团队在治疗后监测肿瘤的体积和小鼠存活率。注射生理盐水并接受中子辐照的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最快,这表明单纯的中子辐照并不能抑制肿瘤的发展。相比之下,用囊泡处理的肿瘤生长速度较慢。在用低剂量囊泡处理并接受中子辐照的BNCT L组中,肿瘤体积最初有所缩小,但后来又复发了,这表明它有部分疗效,但不足以治疗携带PANC-1肿瘤的小鼠。相反,在BNCT H组,肿瘤生长在中子照射15天后被完全抑制,到第30天时肿瘤没有复发迹象。这表明,BNCT中的L10B-3囊泡在剂量为350毫克/千克时能有效抑制PANC-1的生长。此外,BNCT两组在第35天的存活率均为100%,高于其他组,这突出表明了研究团队设计的囊泡作为含硼制剂在BNCT中的疗效。

L10B-3囊泡作为BNCT联合Dox@囊泡的靶向B-10药物,用于PANC-1模型放化疗。

总结

研究团队合成了硫辛酸-硼苯丙氨酸(LA-BPA)衍生物,并开发了一种在酸性环境中制造多功能囊泡的方法。这些囊泡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潜力:

  1. 在碱性条件下可完全解离成单体;
  2. 其中空水性内核可用于封装药物,如阿霉素(Dox),在药物与囊泡质量比为1:10时,载药量可达7.8%;
  3. 囊泡表面的苯硼酸有利于溶酶体逃逸并靶向硅唾液酸,增强肿瘤靶向性,降低脱靶选择性,提高抗肿瘤疗效;
  4. 研究还合成了含有B-10同位素的衍生物,并制备了富含1.6% B-10元素的囊泡,这些囊泡与中子辐照结合使用时显示出强大的抗肿瘤效果;
  5. 通过PANC-1和B16F10动物实验验证了L10B-3囊泡作为BNCT纳米药物的抗肿瘤功效,且在治疗后施用Dox@vesicles有助于根除复发的PANC-1肿瘤;
  6. LA-BPA衍生物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囊泡制造单体,有望成为用于化放疗的硅酸靶向纳米平台,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6507-4#Sec2

参考资料:
1.Mitchell, M. J. et al. Engineering precision nanoparticles for drug delivery. Nat. Rev. Drug Discov. 20, 101–124 (2021).
2.Izci, M., Maksoudian, C., Manshian, B. B. & Soenen, S. J. The use of alternative strategies for enhanced nanoparticle delivery to solid tumors. Chem. Rev. 121, 1746–1803 (2021).

本文原文来自转化医学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