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交通强国短视频大赛获奖作品启示:如何讲好工程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交通强国短视频大赛获奖作品启示:如何讲好工程故事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M2VPFT05388V2O.html

在数字化传播时代,短视频已成为传递行业精神、凝聚职业信仰的重要载体。通过分析“交通强国”主题短视频大赛的获奖作品(如北京交通大学连续三届举办的“交通强国有我在”大赛),我们得以窥见如何通过工程故事唤醒技术人员的职业自豪感与使命感,并为应对未来职业挑战提供启发。

真实故事的力量:让工程精神具象化

获奖作品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职业精神转化为具体的人物与事件。例如,北京交大作品《追梦苦行僧》以真实人物为原型,讲述铁路工程师在高原冻土区克服技术难题的故事,展现“攻坚克难”的工匠精神。类似案例还包括铁路系统“五个一百”优秀作品中记录的铁路人坚守一线的奋斗历程。

启示:

  • 人物化叙事:通过工程师、建设者的个体视角,展现群体精神。例如,挖掘“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的成长史,以小见大,增强共鸣。
  • 场景化还原:利用短视频的视觉优势,再现工程现场的真实场景,如桥梁架设、冻土施工等,传递技术细节与人文温度。

多元叙事手法:打破专业壁垒,激发共情

优秀作品通过创意表达,将专业内容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故事。例如,北京交大《从京张铁路看交大力量》以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技术传承与创新;工会系统的获奖短视频《劳动是什么?》则通过3岁至91岁不同年龄段的回答,诠释劳动的普世价值。

启示:

  • 微剧情设计:用轻量级剧情串联技术亮点,如通过工程师与家人的对话,体现职业选择背后的家国情怀。
  • 数据可视化与动画:将复杂工程数据转化为动态图表或3D建模,如地铁线路规划、桥梁力学原理的动画演示,降低理解门槛。

精神内核提炼:从“工程成就”到“职业信仰”

获奖作品不仅展示技术成果,更注重挖掘背后的精神动力。例如,“交通强国”大赛作品通过“理想信念”“法治力量”等思政元素,将工程实践与时代使命结合;铁路系统作品则通过“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传递行业责任感。

启示:

  • 价值观嵌入:在故事中融入“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如生态修复工程案例可呼应“双碳”目标。
  • 职业信仰唤醒:通过展现工程师解决技术难题的成就感,或老工匠对年轻一代的寄语,强化职业认同感。

线上传播策略:构建互动与参与感

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直接影响受众的接受度。北京交大依托微信公众号“小红果的德法课”,通过投票、评论互动提升学生参与感;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通过直播平台打破传统演出边界,为艺术传播提供借鉴。

启示:

  • 多平台联动:结合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专业社区(如知乎、B站科技区)分发内容,覆盖不同受众。
  • UGC共创:鼓励技术人员拍摄“我的工程日记”,分享日常工作中的点滴,形成行业内的正能量循环。

结语:以故事为纽带,应对未来职业变革

工程故事的传播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职业价值的重塑。通过真实叙事、创新表达与精神共鸣,短视频能够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在技术迭代与行业转型中,找到自身定位与方向。正如“交通强国”大赛所证明的:当每个工程师的故事被看见,行业的未来便有了更坚实的精神基石。

行动建议:

  1. 建立行业故事素材库,收录典型案例与人物访谈;
  2. 定期举办线上分享会,邀请获奖作品主创与技术人员对话;
  3. 推动“技术+人文”跨界合作,联合高校、媒体打造优质内容。

通过讲好工程故事,我们不仅能传递行业正能量,更能为技术人员注入面对未来的信心与智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