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催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能靠政策“续命”多久?
政策催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能靠政策“续命”多久?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推动下迅速发展,但销量下滑、资金紧张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补贴政策延长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来源:Pexels
市场现状:销量下滑与政策扶持并存
2020年3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重创。乘联会数据显示,当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仅为5.6万辆,同比大幅下降49.2%,其中纯电动车批发销量同比下降48%至4.7万辆。尽管3月销量环比增长317.5%,但整体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指标却异常火爆。截至2020年2月,已有超过46.7万人申请北京新能源汽车指标,按照年度个人新能源指标额度5.42万个计算,新申请者可能需要等待长达9年才能获得购车资格。
面对市场困境,政策扶持及时跟进。国务院推出三项汽车产业扶持政策,包括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长2年。各地也纷纷出台刺激消费政策,如广州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湖南鼓励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
行业困境:资金紧张与市场依赖并存
受疫情影响,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销量下滑和资金紧张的双重压力。比亚迪3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59.24%,北汽新能源销量同比下滑66.13%。新造车品牌更是步履维艰,威马汽车取消年终奖,博郡汽车甚至要求员工自缴社保。
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诸多问题:超过一半的新能源汽车流向出行市场,个人消费市场尚未真正启动;部分共享汽车平台为骗取补贴,不惜将车辆闲置在郊野或雇人空跑里程;企业对政策补贴严重依赖,一旦补贴退坡销量便会大幅下滑。
未来展望: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面对市场下滑,延长补贴政策似乎成为必然选择。但专家认为,这只能治标难治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表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时,价格只是因素之一,更多考虑的是限牌限行、环保等因素。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郝庆丰建议,应重点推动电动车在出租车、共享出行及物流车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让普通用户感受到电动车的便利,才能真正促进消费。
麦肯锡报告预测,到2021年德国将生产170万辆新能源汽车,超过中国市场。这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面临严峻挑战。行业分析师凌然建议,未来应让中国优秀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走向国际舞台,与跨国品牌同频共振,同时鼓励企业创新,让优惠真正落到消费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