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和不午睡的人,长期下来有何区别?差别还不是一般大
午睡和不午睡的人,长期下来有何区别?差别还不是一般大
午睡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但你是否知道午睡的时长其实很有讲究?研究表明,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增加健康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午睡的科学时长、午睡带来的好处以及哪些人群不适合午睡。
午睡时长与健康风险
《2023中国健康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约有71.8%的受试者有午睡习惯。然而,午睡时长不对,或会危害身体健康。
2020年,欧洲心血管学会年会公布了一项来自广医一院的研究,该研究纳入了31.3万余名受试者数据,评估午睡与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较于不午睡的受试者,午睡时间大于60分钟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4%相关。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也发现,午睡超40分钟,更容易罹患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这些与心脏病风险增加存在直接关系。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李伟医生解释道,人的睡眠呈周期性变化,成年人每个睡眠周期一般在90分钟左右,入睡40分钟后会进入做梦阶段,这个时候醒来会觉得非常疲累。因此,日常午睡最好不超1小时,保持在半小时左右最佳。
午睡的好处
午睡其实是人的本能反应。1986年一项关于睡眠与觉醒的节律实验发现,人清醒时的状态差不多只能持续4小时,4小时左右就会发困一次。一天中最容易犯困的时间点是凌晨14点和下午14点。
相较于不午睡的人,经常午睡能获得以下四个好处:
- 补充睡眠:对于夜间睡眠不足的人来说,午睡可帮助补充睡眠,有助于恢复精力。
放松大脑:午睡可以让工作、学习了一上午的大脑充分休息,可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恢复体力。且在睡眠时,有助于让早晨的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
有效护眼:闭眼休息时,眼球睫状肌也能得到休息,且泪腺会开始分泌泪水,滋润干燥的眼球、预防视力下降。
修复皮肤:皮肤的新陈代谢在睡眠状态下最为旺盛,因为睡眠时各脏器、肌肉的消耗都会减少,血液可到达皮肤为其提供养分,让皮肤进行自我修复、细胞更新。
午睡注意事项
在正确午睡的前提下,可给健康带来不少好处,但如果采用了错误的方式,反而会越睡越累,还会给健康带来威胁,以下三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不要直接趴着睡:趴着睡会让颈部前倾,与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相反,时间长了容易诱发颈椎变形,导致颈椎病。且趴着睡也会对眼球造成压迫,醒来后会觉得视物模糊、面部发麻等。
入睡时间不要太晚:午睡的时间过晚会打乱正常的生物钟,夜间无法正常入睡,导致第二天醒来没精神,形成恶性循环。
不要吃完午饭就睡:饭后身体的血液大量集中在胃部进行消化,大脑的供氧会明显下降,马上入睡容易让大脑供血不足。
浙江台州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国芬提醒,午睡也不适合所有人。如本身血液粘稠度较高的人,午睡容易加重梗塞风险;体重超重>20%的人群,午睡也容易让血液粘稠度增加;低血压人群也不建议午睡,否则容易让血压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