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秘鼻窦炎,守护鼻腔“防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秘鼻窦炎,守护鼻腔“防线”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1/02/59016420_1147251642.shtml

鼻窦炎是常见的鼻科疾病,其症状包括鼻塞、流脓涕、头痛以及嗅觉减退等,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西医和中医两个维度深入探讨鼻窦炎的成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

鼻窦炎的成因

西医认识

鼻窦炎(sinusitis)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发的鼻窦感染,且是一种常见的鼻科疾病。鼻窦炎根据时长可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脓涕、头痛以及嗅觉减退甚至丧失。当鼻窦黏膜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或者因为过敏、鼻腔结构异常等因素影响,鼻窦黏膜会出现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等病理变化。这种炎症反应会导致鼻窦的引流通道受阻,分泌物不能正常排出,积聚在鼻窦内,进而加重炎症。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中,鼻窦炎属于“鼻渊”范畴,其发病主要与外感邪气、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外感风、寒、热邪侵袭肺卫,肺开窍于鼻,邪气循经上犯鼻窍,导致鼻窍不利,气血凝滞,津液停聚化为涕,发为鼻渊。此外,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过度等因素也可损伤脾胃、肝胆等脏腑功能,使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肝胆郁火上炎,熏蒸鼻窍,加重病情。

临床表现

  • 鼻塞流涕:这是鼻窦炎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觉鼻腔通气不畅,鼻涕量增多,可为脓性或黏脓性,有时伴有异味。流涕的情况在晨起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夜间鼻窦内的分泌物积聚,起床后体位改变,分泌物随之流出。

  • 头痛:头痛的部位和特点与鼻窦的解剖位置有关。例如,额窦炎常引起前额部疼痛;上颌窦炎则多导致面颊部疼痛;筛窦炎可引起眼眶周围疼痛,疼痛呈放射性;蝶窦炎引起的头痛多位于头顶部或枕部,疼痛较为深在。

  • 嗅觉减退:由于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堵塞嗅裂等原因,患者的嗅觉功能会受到影响,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

  • 全身症状:在急性鼻窦炎发作时,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症状,儿童患者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容易哭闹、烦躁不安,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

诊断方法

除了通过临床症状及病史初步判断外,还可以借助辅助检查:

  • 鼻腔检查:使用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腔内部情况,观察鼻腔黏膜的颜色、肿胀程度、分泌物的性质和位置,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泡型中鼻甲等解剖异常,是否存在鼻息肉、鼻腔肿瘤等新生物。这项检查可以直观地了解鼻腔的病变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影像学检查:CT是诊断鼻窦炎的常用影像学方法,它能够清晰地显示鼻窦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如鼻窦内的黏膜增厚、积液、骨质改变等,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窦炎,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是关键,一般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 糖皮质激素(鼻喷雾剂):具有抗炎、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的作用,能有效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常用的有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但应注意避免长期滥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鼻出血、鼻干等。

  • 减充血剂:在鼻窦炎急性期,当鼻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和睡眠时,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注意:该类药物一定严格遵医嘱使用,如长期滥用可引起药物性鼻炎、高血压等),如麻黄碱滴鼻液、羟甲唑啉滴鼻液等。

  • 黏液促排剂:可以稀化鼻腔和鼻窦内的分泌物,促进纤毛摆动,加速分泌物排出,改善鼻窦的引流,常用的有桉柠蒎肠溶胶囊、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等。

  • 抗组胺药:对于伴有过敏性鼻炎的鼻窦炎患者,使用抗组胺药可以减轻过敏反应,缓解鼻痒、打喷嚏等症状,同时也有助于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常用的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门的鼻腔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能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细菌和病毒等,减轻鼻黏膜炎症,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

  • 手术治疗:对于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存在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泡型中鼻甲等)导致鼻窦引流严重受阻,或伴有鼻窦囊肿、真菌性鼻窦炎等情况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式如:内镜下鼻窦开放术、鼻中隔偏曲矫正等术式,通过手术纠正鼻腔结构异常,清除病变组织,恢复鼻窦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因此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并在术后做好鼻腔护理和定期复查。

中医治疗

  • 中药方剂

  • 肺经风热证:鼻涕多为黄涕,量较多,伴有发热、微恶风、咽干咽痛、咳嗽咯痰等风热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疏风清热,宣肺通窍,常用方剂为银翘散加减。

  • 胆腑郁热证:鼻涕黄浊黏稠,量多,有臭味,鼻塞较重,头痛剧烈,多位于前额、眉间或眼眶周围,伴有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耳鸣等肝胆火盛的症状,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泄胆热,利湿通窍,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 脾胃湿热证: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量多,有腥味,嗅觉减退,头昏闷重,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溏薄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化浊通窍,甘露消毒丹加减较为合适。

  • 肺脾气虚证:鼻塞时轻时重,鼻涕白黏或清稀,量较多,嗅觉减退,遇风冷症状加重,头昏脑胀,气短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自汗,易感冒,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补肺健脾,益气通窍,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 针灸治疗

  • 针刺穴位:选取迎香、印堂、上星、合谷、风池等穴位为主穴。迎香穴为局部取穴,可疏通鼻窍;印堂、上星位于督脉,能通利鼻窍,清利头目;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合谷可疏风解表,通络止痛;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能疏风清热,醒脑开窍,通利鼻窍。

  • 艾灸治疗:对于肺脾气虚型鼻窦炎患者,艾灸具有较好的温阳散寒、健脾益气作用。可选取足三里、肺俞、脾俞、命门等穴位进行艾灸。长期坚持艾灸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鼻窍通气功能,减少鼻窦炎的发作频率和症状严重程度。

预防与调护

  •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 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蛋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注意鼻腔卫生: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手挖鼻,防止鼻腔黏膜损伤和感染。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可佩戴口罩,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对鼻腔的刺激。

  • 防治过敏: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并采取脱敏治疗等措施。

  • 及时治疗相关疾病:一旦发生感冒、急性鼻炎等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引发鼻窦炎。对于鼻腔结构异常的疾病,也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尽早进行治疗,以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降低鼻窦炎的发病风险。

鼻窦炎虽然给我们带来诸多不适,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治疗方法,并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与调护,我们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遭受鼻窦炎的困扰,不妨尝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畅享健康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