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 关注人工智能鸿沟:女性劳动者最易受AI自动化导致的工作岗位流失影响
报告 | 关注人工智能鸿沟:女性劳动者最易受AI自动化导致的工作岗位流失影响
人工智能(AI)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带来了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同时也加剧了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国际合作行动,AI革命只会扩大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
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1919年,是联合国处理劳动世界事务的专门机构。国际劳工组织的使命是促进工作中的权利和体面劳动,加强社会保障及工作领域的社会对话,追求“只有基于社会正义才能建立世界持久和平”的愿景。
今年七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秘书长技术事务特使办公室共同发布了一份新报告《关注人工智能鸿沟:塑造未来劳动世界的全球视角》。
报告称,必须采取国际合作行动,否则人工智能革命只会扩大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
不平等加剧
报告表明,人工智能(AI)正在彻底改变全球各行各业,为促进创新和提高生产力提供了巨大机遇。
然而,由于投资、采用和使用比例不均衡,AI也在加剧经济和社会的不平等。
这种新出现的“人工智能鸿沟”意味着高收入国家能更多地受益于AI的进步,而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则在这一过程中渐渐落后。
在工作场所,AI能够提高生产力、改善工作条件。然而,基础设施、技术、优质教育和培训方面的种种不平等可能导致全球范围内AI应用不均衡,这又会反过来加深不平等。
高收入国家完全有能力利用AI提高生产力,而发展中国家则因缺乏数字基础设施而面临瓶颈,这种差距可能会将AI带来的暂时冲击演变成经济发展的长期障碍。
加强全球伙伴关系和制定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前瞻性战略,包括获取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技能和开展社会对话,是缩小技术差距、确保AI革命不会将全世界大部分人口抛在后面的必要前提。
人才外流
全球每年用于提高算力的技术投资超过30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国家。
这一现象造成了基础设施和技能发展方面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及其本土初创企业处于严重劣势。
此外,在本国没有科技产业的前提下,发展中国家拥有技能的工人只能通过自由职业平台发挥自己的技能,为他国公司效力,从而形成一种不同于物理迁移的、虚拟的人才外流。
性别鸿沟
报告还指出,在AI自动化导致的工作岗位流失方面,女性劳动者最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发展中经济体普遍存在的文职和业务流程外包岗位中,如呼叫中心。
不过,研究表明,AI自动化不完全意味着工作岗位流失,也有可能带来工作岗位增强(job augmentation,指AI帮助人类完成特定任务,对工作能力进行补充),并提高工作质量和生产力。
全球对策
报告提出了三大政策支柱: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国家能力建设,以及着手于工作领域的人工智能问题。
这三大政策支柱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国家需要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来支持AI的应用,包括获得电力、宽带和现代通信技术。
促进技术转移:高收入国家应协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AI技术和知识,为技术进步营造合作环境。
培养AI技能:要让工人掌握必要的AI技能,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至关重要。这将使工人能够适应AI驱动的变革,并从中受益。
鼓励社会对话:AI有效融入工作场所这一过程需要社会对话,以确保技术进步尊重工人的权利并提高工作质量。
报告还呼吁政策制定者、行业领导者和国际组织共同努力,塑造一个公平、包容的AI驱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