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一文详解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一文详解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jzcmfw.com/laws/17494543.html

在民事诉讼执行阶段,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是一种灵活且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本文将从法律实务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和解协议的相关法律规定、操作流程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为法律从业者提供有益参考。

什么是和解协议?

和解协议是执行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执行阶段就如何履行债务进行协商,并将达成的协议提交法院审查批准。

法律依据

  •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0条规定:“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可以自行达成和解协议。”
  •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执行解释》”)进一步明确了和解协议的法律地位及其效力。

特殊性

和解协议本质上是一种民事合同,但它不同于普通的民事合同。其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它是当事人双方在法院主持下或在执行压力下的合意结果;另一方面,经过法院审查后,其履行具有强制执行力。

目的

  • 缓和双方矛盾,实现双赢;
  • 减轻法院执行负担;
  • 保障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如何达成和解协议?

协商阶段

  1. 明确谈判目标。申请执行人应当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明确被执行人的履行义务范围,结合被执行人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和解条件。
  2. 充分准备协商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生效裁判文书、执行通知书、财产查询结果等,以增强谈判的主动性和说服力。
  3. 选择合适的协商方式。既可以面对面进行谈判,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开展,但需注意保留相关证据。

和解协议的内容

  • 履行金额:明确被执行人应支付的具体金额;
  • 履行期限:约定具体的履行时间节点;
  • 履行方式:如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等;
  • 违约责任:双方需约定未按期履行的法律后果;
  • 其他事项:如担保条款、管辖法院等。

法律审查

  1. 提交执行法院。和解协议签订后,应当及时向执行法院提交,由法官对协议内容进行形式审查。
  2. 审查要点:
  • 协议内容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 是否损害案外第三人利益;
  • 是否符合公平原则。

履行监督

  • 协议经法院认可后,当事人应严格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 若被执行人未按期履行协议,申请执行人可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及风险防范

法律效力

  • 经双方签字确认并由法院审查通过的和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
  • 协议生效后,原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变化,需以和解协议为准。

风险与注意事项

  1. 被执行人可能在获得喘息机会后继续逃避履行;
  2. 约定的权利义务可能因被执行人经济状况恶化而无法实现;
  3. 协议内容不明确可能导致履行争议。

风险防范建议

  • 约定详细的违约责任条款,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 要求被执行人提供担保(如房产抵押、第三方保证),以增加履约保障;
  • 在协议中设置阶段性履行节点,并约定每期履行的条件和时间;
  • 选择分期履行时,合理设定各期金额比例,避免因某一期未履行而影响整体协议。

实务中的注意事项

  1. 和解协议与执行终结的关系
  • 如果双方达成一次性履行的和解协议且被执行人按期履行,则案件可作执行完毕结案。
  • 若系分期履行,一般不会终结执行程序,但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 和解协议与其他执行措施的衔接
  • 即使达成了和解协议,法院仍需依法采取财产保全、限制高消费等措施;
  • 对于被执行人未按期履行的行为,申请执行人可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1. 涉及案外人的权益保护
  • 若和解协议内容涉及案外第三方利益,应特别注意审查其合法性;
  • 必要时可邀请案外人参与协商或单独签订补充协议。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某民间借贷纠纷案

申请执行人A与被执行人B因民间借贷发生纠纷,法院判决B需向A偿还本金及利息共计50万元。进入执行阶段后,被执行人B声称无力一次性清偿债务,并提出分期履行的和解请求。

经过双方协商,最终达成协议:

  1. B自2024年3月至2024年9月期间,分6期支付完毕全部欠款;
  2. 每期支付金额为8万元,一期货款包含利息部分;
  3. 若任一期未按期履行,则需额外支付违约金5万元,并由A选择恢复执行或继续履行后续协议。

该和解协议经法院审查后生效。在实际履行过程中,B按时完成了前五期付款义务,但在第六期因突发疾病未能按时履行。A随后申请恢复执行,法院依法强制执行了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并最终全额清偿了债务。

分析:

本案中的和解协议充分考虑了被执行人的现实支付能力,同时设置了合理的违约责任机制,既体现了灵活性又兼顾了严肃性。但由于一期货款未能按时履行,导致和解目的未能完全实现。因此,在实务操作中,应特别注意对被执行人实际履行能力的评估,并合理设置各期履行条件。

总结与建议

“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是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其核心价值在于平衡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诉求,缓解对抗性矛盾。然而,在实务操作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审查协议确保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损害第三方利益;
  2.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通过设置担保、分期履行等机制降低履约风险;
  3. 注重执行程序的衔接:和解协议达成后,法院仍需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司法实践的深入,“和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不断完善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原文来自:建筑人才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