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骨质疏松可选体检项目该有哪些?常见病因是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骨质疏松可选体检项目该有哪些?常见病因是什么?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70190492_121740904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本文将详细介绍骨质疏松的可选体检项目和常见病因,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骨质疏松可选体检项目

  1. 体格检查
  • 包括身高测量(观察是否存在身高缩短)、体重、脊柱侧弯或驼背等体态评估,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如步态、反射、肌力等)。
  1. 实验室检查
  • 血液生化:检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等指标,评估钙磷代谢和维生素D状况。
  • 尿液检查:测定尿钙、尿磷,评估肾脏钙磷排泄情况。
  • 骨转换标志物:如血清骨钙素、I型胶原C末端肽、吡啶啉交联物等,反映骨代谢活跃程度。
  1. 影像学检查
  •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可精确测量腰椎、髋部和全身骨密度,评估骨折风险。
  • 定量CT(QCT):对于DXA结果存疑或需更精确评估特定部位(如脊椎)骨密度时使用。
  • 超声骨密度测量:主要用于社区筛查和儿童骨质疏松评估。
  1. FRAX(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 结合临床危险因素和骨密度(如有),计算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

骨质疏松常见病因

骨质疏松症不是单一病因的疾病,它是由遗传、激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等等)、和营养(钙)等因素相互影响下的复杂结果。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人类的骨量在儿童期和青年期不断上升,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此时骨的强度最大、抗压性最强。随着年龄增长,骨状态逐渐变差,骨质开始丢失,骨骼的强度和密度开始下降。因此高龄的人群患病率更高。绝经后的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是因为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组织结构变化、骨量减少。

  1. 内分泌因素
  • 性激素:性激素直接影响人体骨量,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具有小梁骨的骨皮质均逐渐丢失的特点。在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的妇女中,雌激素缺乏也是总体骨丢失的原因之一。骨折以髋部居多,其中 30% 尚合并有椎体骨折。骨质疏松病人的骨质丢失一般涉及整个骨骼系统,骨的代谢,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对维持骨量起重要作用。绝经期女性雌激素迅速下降可引起早期快速骨丢失。
  • 降钙素:由甲状腺细胞产生。破骨细胞上有大量降钙素受体,这些受体亲和力高,与降钙素结合后,细胞内 cAMP 增多,激活蛋白激酶; 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
  1. 遗传因素
  • 骨密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且由多个基因所控制。
  • D 体(VDR)基因:维生素 D 是一种重要的骨代谢调节激素,通过与维生素 D 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效应。
  • 受体(ER)基因: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致病原因,ER 基因也被认为是影响骨密度和骨质疏松发生的候选基因之一。
  • 生长因子 β(TGF-β):TGF-β 在骨骼中浓度很高,被认为是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相互耦联的因子。有研究表明,TGF-β 基因变异者,骨密度显著降低。
  1. 营养因素
  • 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对钙的平衡和骨钙含量起负性调节作用,我国老年人膳食结构蛋白质过量者少见。
  1. 失用因素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根据体检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评估骨折风险,并据此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定期随访等。对于高风险人群(老龄群体/有家族史者/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患有特定疾病或使用特定药物者),应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和骨折风险评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