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四种中医传统健身功法详解
收藏!四种中医传统健身功法详解
中医传统健身功法源远流长,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预防疾病。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五禽戏、八段锦、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和固真强肾操这四种经典功法,帮助您在家就能进行科学的养生锻炼。
五禽戏
五禽戏源自安徽亳州,由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创编。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五禽戏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达到外练肢体、内调脏腑的效果。这种功法特别适合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
八段锦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时期,通过调整呼吸、身体活动和意识,达到柔筋健骨、养气壮力的效果。它对心肝肾脾胃等内脏器官都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特别适合老年人或患有轻度疾病的人群。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在传统太极拳基础上简化而成,具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特点。它通过腰背运动和缠绕动作,调引手三阴阳经和足三阴阳经,达到通经活络、平衡阴阳的功效。对于中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及体质虚弱者尤为适宜。
固真强肾操
固真强肾操是一套专门针对肾虚症状的养生功法,通过扶摇转侧固腰府、举足气沉透涌泉、铁掌生阳温肾俞等八个招式,达到填补肾气、滋养肾气的作用。
扶摇转侧固腰府
- 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后按压住肾腧穴,缓慢左右回旋转腰,幅度由小到大,左右回旋交替各3次,以腰部轻微酸痛感为宜;
- 之后双手叉腰并向后仰腰1次,坚持5秒钟,以腰部轻微酸痛感为宜;
- 然后保持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内,一手单手叉腰,另一手举过头,如果左手在上,先向右侧后方摆,腰部也随之扭动,然后右手在上,向左侧后方摆,左右侧身扭腰各做3次。
- 重复上述腰部运动3次。
举足气沉透涌泉
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双脚上抬脚跟(即以前脚掌撑地,以足底涌泉穴作为身体的主要承重点),坚持10秒,放松踝部下落脚跟,重复20次。
铁掌生阳温肾俞
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先将两手掌心对搓至手心热后,将手心放至腰部肾俞穴处附近,手掌心贴紧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宜,每次数十下。
撮提谷道调二便
站立位,双脚并拢,集中注意力,用力收缩臀部肌肉上提肛门,保持数秒钟后缓慢放松,有节律地重复,一提一松,反复进行,连续数分钟。
击探天鼓聪听户
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到,再将两食指翘起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后枕部脑户、凤池、玉枕穴,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
长叩天钟实牙关
眼平视前方或微闭,舌尖轻顶上腭部,上下牙齿互相叩击100次。叩齿时思想集中,嘴唇轻闭,想自己的牙齿越叩越牢固。叩齿完后,用舌沿上下牙齿内外侧转搅一圈,将口水慢慢咽下。
按摩耳穴和五脏
耳部按摩有很多方式如拎耳屏、扫外耳、拉耳垂、拔双耳、养摩全耳、提耳尖、推耳后、摩耳轮、按耳窝等多种方式,不必悉数做完,主要要求是尽可能照顾到全耳,按摩后耳朵微热稍红为度。
头梳十遍行气血
将手掌互搓令掌心发热,然后双手梳头,由前额开始用手指向上向后梳头,经头顶、后脑扫至颈部,反复10次。
这些健身功法均体现了中医提倡的“治未病”理念。《黄帝内经》中提到“上医治未病”,强调通过提前干预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理论认为,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正如《吕氏春秋·尽数篇》所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希望各位读者能通过这些居家养生的中医健身功法,提升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