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假身份证的法律后果
使用假身份证的法律后果
身份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证件,无论是办理银行业务、入住酒店,还是购买火车票,都需要用到身份证。然而,一些人为了各种目的,可能会选择使用假身份证,这种行为会带来哪些法律风险呢?
使用假身份证是否会被判刑,主要取决于具体的行为和后果。根据法律规定,伪造使用伪造的国家证件,要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进行刑事处罚。所谓严重后果,包括数量上的,即伪造假证件达到一定数量;以及后果上的,即他人利用伪造的假证件实施了违法犯罪活动。
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假身份证会被处以治安处罚,罚款或者拘留。但如果使用假身份证从事犯罪活动,则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居民身份证法》对相关行为的处罚有明确规定:
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第十八条: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本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所列行为之一,从事犯罪活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人民警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利用制作、发放、查验居民身份证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非法变更公民身份号码,或者在居民身份证上登载本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项目以外的信息或者故意登载虚假信息的;
无正当理由不在法定期限内发放居民身份证的;
违反规定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
泄露因制作、发放、查验、扣押居民身份证而知悉的公民个人信息,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
通过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使用假身份证不仅是违法行为,还可能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因此,公众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合法使用身份证,避免因一时之利而触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