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法属留尼汪岛:印度洋上的多元文化明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法属留尼汪岛:印度洋上的多元文化明珠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qyer.com/guide/page/Oyo71Bs2MfE/

留尼汪岛是西南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它不仅拥有壮丽的火山、瀑布和热带森林,还融合了来自欧亚非三大洲的文化。作为法国的海外省,这座岛屿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多元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国家速写

留尼汪岛是西南印度洋上(南纬21°、东经56°)马斯克林群岛(Mascarene Islands)中的一座火山岛,西距马达加斯加650公里,东北方向距毛里求斯190公里,与巴黎的直线距离为9200公里。这块归于法国的“海外省”,遗世独立在遥远的南半球,自顾美丽。全岛呈椭圆形,长约65千米,宽约50千米,海岸线延绵207千米,从空中看上去像极了一只巨型海龟。留尼汪岛用火山、冰斗、瀑布群、黑沙滩、热带森林的壮丽,与香草、咖啡、美女、朗姆酒的曼妙,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海岛休闲度假那套陈词滥调的固有观念。

来自欧亚非三大洲的芸芸众生,数百年前怀着各自初衷汇聚在这里,相识、交融、繁衍,延续着血脉和各自带来的文化。时至今日,这里奇异的地貌并没有丝毫变化,而绚烂的多元文化,则愈发光彩夺目。

这座岛屿的奇妙之处在于,沿着海岸绵长的沙滩散步,领略的是浓郁奔放的热带风情;顺山盘旋而上,则能体验到层次变化极为丰富的温带山林景观。至今仍在活跃期的富尔奈斯火山使得这片土地肥沃而富有生机,在高海拔地区孕育了无数稀有的动植物。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片弥漫无尽诗意、遍布地质奇迹、被户外徒步爱好者奉为“绝世天堂”的理想国。超过40%的岛屿面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为法国第三处享此殊荣的地方,堪称“上帝之作”。

留尼汪岛还是享誉世界的“户外运动大本营”,更被《国家地理》杂志推举为“印度洋最后的冒险乐园”,每年有近百场国际赛事在此举行。探寻这座岛屿魅力的方式不胜枚举: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滑翔伞、跳伞,帆船、冲浪、观鲸、海钓、潜水、溪降、漂流、攀岩、火山溶洞探险、山地自行车、环岛骑行⋯⋯绝不能错过马法特冰斗、内日峰和富尔奈斯火山徒步,那种人迹罕至的荒凉奇景不会让你感到孤独,反而会带给你在月球表面漫步般的兴奋与震撼;深入锡拉奥、萨拉济两座冰斗自驾畅游,庞大的瀑布群会让你目瞪口呆。沿途落脚山间精致秀美的小镇,品尝本地著名的波旁咖啡、香草朗姆酒和美食,都会让久居喧嚣都市的你全身心回归自然的宁静与祥和。

书籍和纪录片

《绿岛仙踪:探秘留尼汪》

第一本全方位介绍留尼汪岛的中文图书。作为中国驻圣但尼总领馆首任总领事,作者以一位资深外交官的视角,倾情讲述了印度洋上的明珠——法国海外省留尼汪岛的故事。从自然风光到乡风食俗,从建馆点滴到华侨传奇,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了留尼汪岛的今昔风貌。

La Réunion,volcanisme,flore et faune.(留尼汪,火山、植物及动物) Christian Béguinet - Gérard Thiault DVD

这部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了留尼汪岛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地貌,通过大量航拍和实景拍摄,真实还原了两座火山的成因及历史演变,很多关于珍稀动植物的拍摄都是首次。

背景知识

历史

和邻居毛里求斯一样,留尼汪岛最初也是一座荒无人烟的火山岛,默默地存在了近300万年。直到16世纪,才终于等到了大航海时代寻找“新世界”的冒险家。岛上的最早访客是来自马来西亚、阿拉伯地区和欧洲的水手们,一位刚刚绕过好望角的船长曾在航海日志上轻描淡写到:“成群结队的巨型海龟盘踞在沙滩上。远处,一座山峰冒出几缕黑色的烟雾,我怀疑那会不会是喷火巨龙的巢穴⋯⋯”。可仅仅在此稍作停留,补充完必要的淡水和食物之后,他们就头也不回地驶向遥远的东方,好像从未光临过这片“失落的世界”。

1513年,葡萄牙人马斯克林来到印度洋海域,将这里的岛屿取名为“马斯克林群岛”,留尼汪即为该群岛中的一座岛。1642年法国人登陆并宣布正式占领该岛,当时的留尼汪叫做马斯卡林(Mascarin)。4年后,第一批来自马达加斯加南部多芬堡(Fort Dauphin)的定居者们抵达——12位被法国总督流放的反叛者成为岛上的第一批“居民”。鉴于反叛者们出乎意料的热情报告,164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人前往视察,侯爵Mondevergue在对国王的汇报中写到:“这里有坚不可摧的大规模原始森林,也有一些极其美丽的地方,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和大量的鱼、陆龟、野牛、山羊和野猪,任何人都应该在这里生活得喜出望外。”于是路易十四宣布该岛屿正式归法国所有,并以自己皇室之命,将其重新命名为“波旁岛(Ile Bourbon)”。

尽管蕴藏着巨大的价值,法国政府并没有好好地殖民并建设这座岛屿。直到18世纪初,由于急着开辟新的贸易和殖民航线,该岛作为往来于印度洋的法国舰只的停靠站,受制于法属东印度公司。18世纪中期,欧洲殖民者们先是引入了以咖啡为主的种植作物,并开始大量使用来自马达加斯加和非洲东海岸的黑奴。咖啡成为留尼汪岛的主要经济作物,此外谷物和棉花也开始广泛种植。

1767年,法兰西国王赎买了该岛,并在此建立了各种行政、司法机构。之后的几十年间,留尼汪进入法国马达加斯加总督拉布尔多奈斯(Bertrand-François Mahé de La Bourdonnais)的统治时期,开始快速发展。法国大革命时期,岛上移民建立议会,拥护共和,该岛被重新命名为“留尼汪”(La Reunion,法语意为联合,象征革命力量的联合与胜利)。1810年的拿破仑战争中,英国人从法国手中抢过留尼汪,甘蔗被引入并很快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香草产业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留尼汪直至1815年才被交还给法国。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奴隶制被废除,6万奴隶获得自由。为了满足对劳动力缺失的迫切需求,法国政府招募大量印度契约工人和华裔劳工远渡重洋至此,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一战期间,留尼汪一跃成为法国食糖的重要供应地。二战之后的1946年,留尼汪岛正式成为法国的一个海外省(DOM),开始在法国政府议会中拥有代表。1973年,留尼汪改为法国的一个大区(Region)。

文化

预计到2030年,留尼汪岛的人口将达到100万。这座岛屿以和谐相处的居民为骄傲,岛上居民来自欧洲、非洲、印度、中国,在经常因不同种族和宗教而引发冲突的当今世界,留尼汪岛绝对是一个特例。民族多样性是留尼汪岛最鲜明的优势,正如这座岛屿的名字。历史上,留尼汪岛早期的居民由移殖民的后代组成,这些人是被称为“小白人(Petits Blancs)”的富有地产主;卡菲尔人是来自邻近海岛(如马达加斯加)的黑奴的后裔;马拉巴尔人或泰米尔人是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他们是种植园雇工的后代;20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度人作为贸易批发商来到这里,他们被称为“Z'arabes”;华人群体是农业种植者的后裔;还有一些希望在留尼汪岛逗留更长时间的法国本土人,他们被称为“Z'voreils”;最后一批来到留尼汪岛的,是来自相邻岛屿的科摩罗人和马约特人。

尽管种族多元,但留尼汪岛尊重差别。在这里,人们只有一个身份:克里奥尔人。克里奥尔人生于此,长于此,讲克里奥尔语、吃克里奥尔菜、住克里奥尔屋⋯⋯这是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但却从尊重的根源中汲取养分,并不断发展。在探索岛屿的过程中,如果看到一座基督教堂、一座泰米尔寺庙、一座穆斯林清真寺、一座印度教神庙或者一处非洲或者马达加斯加的崇拜之地,请不要奇怪。这里全年都以尊重的态度庆祝不同群体的节日,印度人的蹈火仪式或者排灯节、中国春节、伊斯兰新年⋯⋯但无论哪个群体,人们都会集体庆祝圣诞节。

人种的混居必然带来文化的交融,拥有不同宗教、习俗、技艺的不同族群为留尼汪岛的生活带来包容与尊重的价值观念。那些奇妙的风俗,都等着你去发现与探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