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西文物古迹精华:15处国宝级文化遗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西文物古迹精华:15处国宝级文化遗产

引用
1
来源
1.
http://wap.bytravel.cn/view/wenwu/index112_list.html

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世界闻名的云冈石窟到规模宏大的解州关帝庙,从精美的王家大院到古老的应县木塔,这些文物古迹不仅展现了山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见证。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

在关羽的家乡,朝拜武圣人关羽,瞻仰关帝祖庙。这里是国内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关帝庙。观赏庙悬挂的康熙、乾隆、咸丰三位皇帝亲笔、钦定的匾额。解州作为关公的故乡,关帝庙兴建的历史颇早。据有关碑刻记载,远在陈隋之际,解州就有祭祀关羽的庙宇。

灵石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2003年被命名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十八罗汉头像海外回归故里资寿寺2公里,是山西省近年来以“名城、名山、名院、名寺”为优势,推出的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也是《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等30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点。如果看过这些电影,那你一定对这里的场景不陌生:成排高挂的红灯笼、高高的砖墙、精美的雕刻、漂亮的斗拱飞檐、深邃的巷道。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

晋祠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武王次子、晋国开国侯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

平遥镇国寺

镇国寺坐落于山西省平遥县县城东北的郝洞村。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天会七年(963年),明清时寺庙颓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仿照原样重修了寺内的主要建筑万佛殿。寺院分前后两进院落,布局严谨。山门内是天王殿,内塑四大天王,左右钟鼓楼对峙。

善化寺

善化寺(第一批国保)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据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易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六年(1128年)重修。

平遥双林寺

双林寺(第三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平遥县城西南6公里桥头村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平遥县古时曾为“中都”城而得名。寺创建年代待考,据寺内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记载,中都寺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后毁于兵火,宋时修葺一新,并取佛经上“诸佛双林树下成道”之意改名双林寺。

大同古城墙

大同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古城面积3.45平方公里,轮廓呈正方形。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来的。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公里,建有主城门四座,东曰和阳门、南曰永泰门、西曰清远门、北曰武定门。

高平炎帝陵

高平炎帝陵位于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处的庄里村,这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陵区周围东、西、南三面沟壑纵横,北面丘陵起伏,青山映翠。庄里村炎帝陵,俗称“皇坟”。陵后有庙,谓之五谷庙。五谷庙创建年代不详,最迟在宋代时早已有之。该庙座北面南,建筑规模宏大,周有城墙,分为前后两院。

临汾尧庙

临汾尧庙位于城南约3公里处。史载,初建于晋,址于汾河之西。晋元康中迁于汾东,当府城西南。唐显庆三年(658)迁今址。唐至明清因故多次修茸重建。1965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998年,两度重修广运殿。2001年,新增尧都广场及尧都华表。2002年,新增尧庙牌坊。

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山门,迎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像,两厢是钟鼓楼。

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东南方向50公里的郑村镇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湘峪城为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至150米,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该城由孙居相父子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所建,历时15年竣工。

忻州古城

忻州古称秀容,位于太原五台山途中,为忻州行署,地委驻地。春秋时,忻州属晋国,战国时归赵,秦汉时属太原郡。雁门郡,太平郡。隋代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时为忻州定襄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年为雁门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大部分地区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解放,1952年建忻州专区,1954年改忻州地区,1985年改忻州地区行署,1995年改忻州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