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主席43岁创作的这首巅峰之作好在哪,为何让"千古词人共折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主席43岁创作的这首巅峰之作好在哪,为何让"千古词人共折腰"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8FKHDK05567C17.html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于1936年的一首经典诗词,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景象,并抒发了对历代英雄的评价和对未来的展望。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毛泽东的文学才华,更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历史洞察力。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山舞银蛇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刚刚到达陕北不久,距离长征胜利结束还有8个月。在个人命运和中国革命形势都处于"触底反弹"阶段时,毛泽东就已经达到了如此境界,展现了非凡的自信和远见。

这首词的面世时间和方式也颇具传奇色彩。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将这首9年前创作的咏雪词抄录给了民国词坛盟主柳亚子。柳亚子对这首词极为赞赏,评价其"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随后,《新民报晚刊》首次刊出此词,引发轰动。国民党组织了大批御用文人发表咒骂式的"和词",但最终未能阻挡这首词的广泛传播。


重庆谈判旧址

许多诗评家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中的巅峰之作。词中运用了互文、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壮。同时,通过"银"、"蜡"、"素"等词来形容雪的白,体现了中国语言的丰富性。

下阕主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的"惜"字,体现了对历代英雄"武功"的认可,同时惋惜其"文治"的不足。词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结论,体现了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期待。


原驰蜡象

这首词在结构上,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雄伟匹称、完美统一。上阕写景,毛主席运用了互文、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勾勒出祖国大好河山雄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一个“须”字,说明不能只看到祖国山河雄伟的一面,还要看到娇艳的一面,暗示了下阕中封建主义的英雄们“只重武功,忽略文治”,为“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埋下伏笔。


毛主席题词

32岁的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3岁的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回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首《沁园春》,一南一北,一问一答,堪称绝世双璧。


橘子洲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