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味、青苔味、返青味、丛味,争议不断的岩茶味道,你分得清吗
青草味、青苔味、返青味、丛味,争议不断的岩茶味道,你分得清吗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香气特征著称,其中青草味、青苔味、返青味和丛味是最常见的几种香气。这些香气各有特点,但又容易混淆,如何分辨它们成为了很多岩茶爱好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些香气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岩茶的香气魅力。
武夷岩茶里有很多类植物的清香,比如青草味、青苔味、甘草香、菖蒲香、木质味等……它们的香气内核主打一个质朴纯粹,走的是清新自然风。
特别是“青草味、青苔味”这两种香气,早年就在岩茶界里混出圈了,要是放在巴黎时装周上,绝对是高定级别的。
青苔味,被外界誉为吴三地老丛特有的丛味,更被认为特殊的坑涧山场才能出的丛味,对树龄、山场的要求十分严苛。
青草味,曾一度被岩茶界定位为牛栏坑肉桂的独家特征,直到近几年不断有人拨乱反正,说牛栏坑肉桂的特征不能被定义,商家们才有所收敛。
即便如此,青草味仍被认为是一种高级的香气和韵感。
但是,这些类植物的香气并没有很明确的味觉指向,比起某种花香或是某种水果来说,有些模糊难辨。
对于一些味觉迟钝的人,真要让他们去捕捉这些如烟如幻的植物芳香,估计使出吃奶的气力还不可得。
曾经有好几个茶友找过我倾诉,一桌子人喝茶,大家都在轻松自如地议论着某泡岩茶里的各种特殊味道、气息,他们就是感受不到。
为了不露馅,硬生生地要接住他们的话题,凭着自己的想象加入他们的探讨。
一场茶聚下来,尴尬都堵到嗓子眼了,活像猪八戒吃了人参果。
有人质疑,那些香气、味道既然能描绘出来,说明人家还是有形有象的,怎么会如此难辨?
如果每种气味都是单独呈现,那肯定会清晰很多。
但是岩茶的香气是复合型的,就某种花香里可能有玉兰、栀子花、桂花等香气,并非单独的一种花香出现。
又或者花香里还有奶香、果香等,这些香气都比那些植物芳香来得浓郁高扬,大大覆盖、干扰了那些不擅长表达、隐晦的香气。
当然,这其中不乏茶农、商家们错误性引导
比如,有些卖茶人就把返青味说成青苔味,把青苔味说成青草味,好像都是“青”字辈的香,互相之间还能借着用!
在多重干扰项的影响下,要分辨那些比较内敛低调的茶香,愈发迷雾重重。
先来说说青草味。
学语文时描绘过这样的场景,雨过天晴,空气湿润,草地上散发出青草混合着泥土的芬芳。
青草的香气贴合生活,日常可见。
割草机一阵轰鸣后,被割碎的青草香气尤为浓烈,凉风送香来,犹如薄荷般清凉感,让人的精神往上一提,瞬间清爽无比。
所以,之前有不少人把牛栏坑肉桂的特征说成青草香,应是取了其有清凉感的特质。
其实,这种清凉感应该是山场气息的呈现,产生于阴湿的坑涧环境,而非牛栏坑独有。
再说下青苔味,比较青草香,多了几分腥味。
就像在常年不见日光的山林里,从地上抓了一把泥土,里面混合了腐烂的杂草树叶、昆虫或软体动物的排泄物等。
因为有如此陈腐之味,青苔味便被用于形容老丛水仙的独特丛味。
它不如青草味明丽,甚至有些阴暗之感。
但不管如何,青苔味已经被深深刻画进吴三地老丛的DNA里,很多喝茶人在追逐老丛时候,追逐的就是这个青苔味。
丛味,范围更大,表现形式多重。
前面提到的青苔味是老丛的其中一种表现,也是比较好理解的一种形式。
有人说,丛味分几种,有木质味、青苔味、粽叶味、糙米味等。
其中,青苔味是比较经常被提及的丛味,因为它与吴三地老丛捆绑,也被认为是容易被喝懂的老丛、
有个茶友说,她偏爱坑涧山场的木质香老丛,于是她开茶店时进货的老丛都是木质香为主。
但是她的茶客不认可木质香老丛,就算木质香再明显的老丛,没有青苔味,都算不得丛味明显。
她很苦恼,跟我倾诉多次。
所谓当局者迷,把自己的喜好推荐给茶客无可厚非,但是必须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
丛味究竟是青苔味好,还是木质香好,见仁见智。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大众比较能捕捉和理解的是青苔味,至少在看到茶树身上挂满的青苔时,能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理解丛味,还需要从茶者自身的品鉴水平出发,有人接受青苔味,有人只认可木质香。
大千世界,求同存异。
丛味,无论是何种形态展现,我们必须要抓住其根本的“老味”,不管是青苔味还是木质味,一定是附着着沧桑岁月的味道。
返青味,自不用说,与前面三者都无法相提并论。
返青,是制茶工艺出现纰漏,茶叶内部的含水率过高,在后续存放过程中,茶叶潮气从内部返到表面,让茶叶口感变质变味。
返青味,是茶叶在非正常情况下产生的味道,生味夹杂着青涩味,无论怎么喝,都有不舒服的感觉。
因为返青味有生味、青感,还有土腥味,则被茶农商家们美化成青草味、青苔味。
真的有部分茶友,只识返青味,而不认青苔味,在她长期形成的意识形态里,返青味就是一种丛味。
其实,要分辨这些味道极其简单,看它们有没有对口腔造成负担,喝起来的感觉是高级还是低级。
总结一下,丛味包括了青苔味,但不仅限于青苔味。
青苔味的丛味可能是因为山场和土壤缘故,让其老丛水仙的丛味里多了几分环境和土壤的腥味。
青草味存在坑涧山场的岩茶里,相对具象一些,我们能从身边的小花小草中找到其独有的味觉密码。
青苔味则更具潮气、湿气,老丛中有,阴湿环境中也有。
像地窖里挥之不去的蜘蛛网,黏得很。
返青味,青没走透的岩茶,放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夹生、青涩。
青草味、青苔味、返青味和丛味,它们的宿主不同。
即便它们喝起来有相似难辨之处,但是回归到它们的宿主,便可很好分辨出来。
有的是山场气息,有的是丛味混合山场的气息,也有的是工艺问题出现的味道。
单一的味道也许很难分辨,但是结合这款茶的来源和它的成品过程,便可以得出结论。
就茶论茶,容易模糊视线、框住思想。
想法要综合全面,才能正确科学地评判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