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Wrt硬盘分区扩容教程:从调整大小到挂载新分区
OpenWrt硬盘分区扩容教程:从调整大小到挂载新分区
OpenWrt默认的硬盘空间通常只有几GB,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可能已经足够,但如果需要运行Docker容器或将其用作NAS,那么默认的存储空间显然不够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OpenWrt系统中进行硬盘分区扩容,包括调整虚拟机硬盘大小、建立新分区、格式化分区以及挂载分区等步骤。
一、硬盘扩容
以Proxmox VE(PVE)为例,进入对应的虚拟机管理界面,调整硬盘大小。例如,如果原本的硬盘空间是1GB,想要增加2GB,那么增量大小就是2GiB。调整完成后,实际可用空间将变为3GB。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直接扩大原有硬盘,而是新建一个分区。这里我们主要演示直接扩容原有硬盘的方法。
二、建立新分区
登录OpenWrt后台,进入“系统”->“软件包”,安装cfdisk
和e2fsprogs
这两个软件包。这两个工具在分区和格式化过程中会用到。如果是ImmortalWrt系统,默认已经包含了e2fsprogs
,如果没有,需要手动安装。
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SSH登录系统终端,执行以下命令:
cfdisk
在cfdisk
界面中,选择闲置空间(Free space),也就是刚刚扩容的2GB空间。在底部菜单中选择“新建(new)”,然后按确认键,系统会默认使用全部空闲空间。
建立新分区后,系统会提示生成了新的UUID,但此时还没有写入硬盘。需要选择“写入(write)”,并确认写入操作。完成后选择“退出(quit)”返回系统终端界面。
接下来,使用以下命令查看新建立的分区,并记住新分区的设备号(device):
fdisk -l
之后,使用以下命令对新分区进行格式化。请将device
替换为上一步中获取的分区ID:
mkfs.ext4 device
注意:这里将分区格式化为ext4格式,如果系统不支持此格式,可以格式化为其他支持的格式。一般来说,ext4是最常用的格式。
等待几秒钟完成格式化后,就可以进行分区挂载了。
三、挂载分区
回到OpenWrt的管理界面,进入“系统”->“挂载点设置”,点击“生成配置”以刷新挂载分区信息。
编辑刚刚新格式化的分区,将挂载点选择为“作为根文件系统使用”。如果需要,也可以选择将其作为overlay分区或专门用于Docker存储。建议直接挂载到根目录,这样无论是安装软件还是运行Docker都能直接使用。
确保勾选“启用”按钮,并保存应用配置。注意,配置页面会显示一系列命令,需要将其中的设备号(如/dev/sda1
)替换为实际的分区ID,然后在SSH终端中运行这些命令。
最后重启系统,就可以看到存储空间已经成功扩容。如下图所示,扩容前后的存储空间对比:
如果重启后发现空间没有变化,检查挂载分区设置是否已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