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国已制定计划,核能发电或创下新高,2025年全球核电能否“强势”回归?
40多国已制定计划,核能发电或创下新高,2025年全球核电能否“强势”回归?
2025年全球核能发电量或将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制定了建设或扩大核能力的计划。在碳中和背景下,核电作为一种稳定且清洁的能源,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法国南部塔恩-加龙省,Golfech核电站的总体视图。(视觉中国)
东南亚国家积极布局核电
在电力需求增长和去碳化趋势下,东南亚各国纷纷启动核电站建设和运营项目。越南重启400万千瓦建设计划,印尼计划在2030年代初引入25万千瓦核电站,并于2050年前拥有超过20座反应堆。泰国考虑引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计划到2037年前引进两座30万千瓦的SMR。菲律宾则计划在2035年之前引进240万千瓦发电能力。马来西亚发布《2030年国家核技术政策》,致力于促进核技术的和平应用。
新加坡、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国也表现出对核电的兴趣。预计到2040年,东南亚将有超过7吉瓦的核电装机容量投入运营。东南亚各国积极引进核电机组,主要是为了在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应对电力需求增长。越南新领导层希望将GDP增长率提高到10%以上,构建稳定供应大量廉价电力的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欧洲多国重启核电计划
德国基社盟主席索德尔近日表示,根据“专家意见”,德国可以迅速、无需花费太多成本重启3座核电站。他认为,新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电动汽车发展迫切需要更多能源。比利时新政府提出要确保可负担的、安全的以及碳中和的能源体系,其中核能至关重要。英国首相斯塔默计划削减繁琐手续推动英国核电建设,将批准在该国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建设更多核电站。波兰、意大利和爱沙尼亚也有计划重启核电计划。
法国一直积极发展核能,约70%的电力来自核能。欧盟2023年核能发电量总计比2022年增加约1.7%,主要是斯洛伐克和法国的核电产量比2022年增加约15%。尽管欧洲多国都在重新计划核电项目,但业界认为,欧洲核电发展面临的分歧很多,最终复兴核电的计划能否落地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美国简化核电审批流程
美国新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签署命令,旨在“释放”商业核电并简化许可流程。美国正在削减核能行业的监管壁垒,联邦巡回法院确立新的法律先例,大幅扩展政府对整个核燃料循环过程的担保范围,以应对由人工智能推动的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高盛研究预测,全球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预计到2030年将比2023年增长超过160%。
美国科技公司已经开始抢占核电资源以满足人工智能行业不断增加的电能需求。微软资助重启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的三哩岛核电站,谷歌则与核能初创公司Kairos Power签署协议,计划到2035年投入0.5吉瓦的核能项目。怀俄明州、得克萨斯州、弗吉尼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密歇根州等多个州也纷纷展开合作,扩建现有核电站,甚至新建核能设施。
全球核电版图正在重塑
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表示,目前有超过15个国家正在建设约70吉瓦的核能发电。中国在核电建设方面表现突出,过去5年中,中国已经建造了80%以上的新核电容量。中国和韩国在按时、按预算交付核项目方面有着很好的记录,相比之下,在美国和欧洲,核项目平均需要延迟8年,而且成本是最初计划成本的2倍,甚至更多。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核电作为一种稳定且清洁的能源,在碳中和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欧美等国目前正积极推动低碳发展,同时,俄乌冲突导致欧洲能源短缺,也促使各国重新审视核电的重要性。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电力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核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密集且风险较大,使得一些国家的核电项目因资金不足等问题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