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投入9亿!让1670条自然村、35.84万农村群众用上放心水
高州投入9亿!让1670条自然村、35.84万农村群众用上放心水
高州市投入9亿元,实施城乡集中供水项目,惠及1670条自然村、35.84万农村群众。同时,通过打造碧道、实施河长制等措施,推进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让1670条自然村、35.84万农村群众如期用上放心水。实现城乡集中供水是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第一步,让乡镇用上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水是接下来的重要任务。2022年8月12日,在高州市城乡集中供水项目(长坡水厂)开工仪式上,高州市委、市政府向人民群众承诺,将用14个月工期,新建一座高水平的现代化水厂,配套27公里管网。
作为城乡集中供水的延伸,高州市城乡集中供水项目(长坡水厂)建设将以高州水库为水源,从根源上解决目前自来水供应方面存在的水质不达标、水量不稳定、水压低等问题。届时将惠及泗水、根子、谢鸡等9个沿线镇,40.43万群众将喝上与城市一样的优质水。
高州市根子河根子镇段碧道。梁海兵 摄
打造秀美“碧道”助力乡村振兴
一条碧绿玉带,穿山而过,跨越绿色田野与葱茂果园,两岸加固河堤优雅隽美……来到高州市根子镇根子河元坝桥头村段碧道,一幅山水交融、令人心神愉悦的乡村美景呈现眼前。每逢节假日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整治河湖,打造绵延碧道是茂名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茂名市为打造好乡村振兴的“茂名样板”,谋篇布局,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城乡联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进茂名全面乡村振兴。精彩100里示范带碧道高州市主要建设根子河碧道14.6公里,小东江(泗水河)分界段碧道5公里,鸡公河分界段碧道5公里。其中,根子河碧道一期建设7.4公里已投入使用,小东江(泗水河)分界段碧道已建设完成。
高州水务局表示,碧道建设根据碧道沿线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乡村风貌,以古色、红色、绿色为主题,合理布局休闲景观,建成桥头村段古韵乡村、滨水休闲便道、亲水平台、江边公园、风雨桥、望仙亭等景观,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观光带。
群众的用水稳定与安全离不开水源的生态保护,河湖治理是治水的重要一环。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以来,高州市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利用“广东智慧河长”平台开展巡河工作,记录巡河轨迹、河道问题及整改过程等,持续开展清理河湖漂浮物等专项行动,把巡河管河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目前,高州市水环境质量整体稳中趋好,重点水功能区鉴江和高州水库水质均值达到Ⅲ类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水质监测国考断面、市控断面全部达标。
今年8月,茂名市2021年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出炉,高州市在茂名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二,获得优秀等次。据悉,高州市2019、2020、2021连续三年在茂名市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
一线案例
配备河湖“管家”
打造管护“神经末梢”
为建设美丽河湖,解决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效解决防止河湖“四乱”问题,高州市28个镇(街道)聘用河湖管护员461人。
据了解,管护员工的聘用严格规范招聘流程和要求,注重考察如划船、打捞等实操技能和体能评估。管护员经业务培训后上岗,专职从事河湖管护工作。
根据职责要求,管护员负责常态化巡查管护河湖,制定巡查日志,将日常管护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清单化。利用“巡河APP”记录责任河道巡查,做到巡有记录、查有依据、巡河台账完整。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真正做到检查有重点、落实有措施、解决有效果。
高州市财政每年落实专项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管护员工资保障和工作经费,实现了河湖管护队伍从“志愿军”到“正规军”提档升级。还为管护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配备充气船、竹排等必要的作业工具。
有了这项机制赋能,河长、湖长延伸了管控触手,更加细致覆盖了河湖管控面,打通河湖整治的“最后一公里”。该做法在茂名地区率先采用,广受认可。
数读
●开展农村集中供水项目建设,高州市的水厂扩网累计完成2215.5公里供水主管网建设,158宗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部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并交付使用。至2021年底,高州市已全面完成35.83万人供水任务,全市基本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高州市聘用河湖(库)管护员461人,其中小Ⅰ型、小Ⅱ型水库管护员241人,河道管护员220人,平均年龄42岁,并已全部经过业务培训上岗,队伍整体年轻化、专业化,为开展河湖管护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十三五”以来,高州市累计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9宗,完成河道治理河道总长度274.06公里,完成投资5.15亿元。累计完成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18宗,完成投资8097万元。水库加固恢复有效库容1186.79万立方米,捍卫人口6.09万人,防护农田6.6万亩,改善灌溉农田面积4.28万亩。
本文原文来自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