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胰岛素种类及注意事项
临床常用胰岛素种类及注意事项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其种类繁多,使用方法各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种类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胰岛素概述与分类
胰岛素定义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
胰岛素作用机制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 速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适合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 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作用峰值和持续时间介于速效和长效之间,可用于控制两餐之间和夜间血糖。
- 长效胰岛素:起效慢,作用时间长,适合用于提供基础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前血糖。
- 预混胰岛素:将速效或中效胰岛素与一定比例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预先混合,兼顾控制餐后血糖和空腹血糖。
适应症与禁忌症
-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特别是1型糖尿病和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
- 禁忌症:对胰岛素过敏、低血糖反应严重、严重全身性疾病等情况下不宜使用胰岛素。
使用方法和剂量调整原则
- 使用方法:胰岛素通常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使用前需摇匀。
- 剂量调整原则: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饮食习惯、运动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逐步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低血糖风险。
速效胰岛素
药品名称
包括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
作用时间
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一般在注射后15-3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持续时间约3-5小时。
适应症
适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升高明显的患者。
使用方法
餐前即刻注射,注射后应立即进食。
剂量调整
根据餐后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避免低血糖。
中长效胰岛素
药品名称
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甘精胰岛素等。
作用时间
起效慢,作用时间长,可持续24小时以上,适合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
适应症
适用于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帮助稳定空腹血糖水平;适用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减少血糖波动。
使用方法
每日一次或两次皮下注射,注射时间相对固定。
剂量调整
根据空腹血糖监测结果调整剂量,避免低血糖。
预混型胰岛素
定义
预混型胰岛素是将短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
作用时间
预混型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介于短效和中效之间,能够满足患者不同的血糖控制需求。
适应症
适用于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那些需要控制餐后高血糖和空腹血糖的患者。
使用方法
预混型胰岛素通常在餐前注射,具体使用剂量和注射时间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血糖情况来调整。
优点
预混型胰岛素具有作用时间适中、使用方便、控制血糖效果好等优点。
缺点
由于预混型胰岛素包含短效和中效成分,因此可能存在低血糖风险,特别是在剂量调整或运动、饮食等因素变化时。
选用建议
选用预混型胰岛素时,需考虑患者的血糖控制需求、生活方式、经济情况等因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胰岛素泵治疗技术
胰岛素泵原理
通过电池驱动泵的螺旋马达推动小注射器的活塞,将胰岛素输注到体内。
胰岛素泵优势
模拟胰腺的分泌功能,全天持续输注,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风险。
适应症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需长期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操作流程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设定胰岛素输注剂量和输注时间,患者自行扎入引导针并粘贴泵,泵会按照预设程序持续输注胰岛素。
日常维护保养方法
- 定期检查泵的电池电量,及时更换电池。
- 定期更换输注部位,避免皮肤感染。
- 定期检查输注管路是否堵塞、弯曲、打折等,确保输注顺畅。
- 清洁胰岛素泵和输注管路,避免污染。
注意事项
- 注意输注部位的清洁和消毒,避免在皮肤破损处输注。
- 加强血糖监测,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输注剂量。
- 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 胰岛素基础知识:包括胰岛素种类、作用机制、注射技巧、储存方法等。
- 治疗方案与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剂量、注射时间和注射部位等。
- 血糖监测与调整:教会患者血糖监测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
- 生活方式与饮食指导:提供关于饮食、运动和血糖控制的建议,以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干预与辅导
- 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增强治疗信心。
- 帮助患者建立面对疾病和治疗的积极态度,提高应对能力。
家属教育与社会支持
- 对家属进行糖尿病知识和胰岛素治疗的教育,使其能够理解和支持患者。
- 鼓励患者加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与病友交流经验,分享信息。
- 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利用医疗资源,包括糖尿病专科医生、护士和营养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