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赢家是谁?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正赢家是谁?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参战国的命运,也重塑了世界格局。这场持续了4年多的战争,涉及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造成了3000多万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多亿美元。本文将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共和国和大英帝国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一战中主要参战国家的损失和战后影响。
德意志帝国
战前德国有6690万人口,一战共造成德国军事人员伤亡700多万人;国内因饥饿、瘟疫、贫困、战乱死亡的老百姓高达630多万人;德国的战争费用支出约190亿美元,相当于其同期德国国民收入的40%以上;战争导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43%;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列强瓜分;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在莱茵河西岸不能驻兵;德国只能保留10万陆军;不得拥有海军和空军;德国的武器装备也被列强没收;德国还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
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在一战前属于欧洲强国,其疆域包括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等国全境,以及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的一部分。战前奥匈帝国的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在一战中,奥匈帝国部队伤亡共计702万人。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签订停火协议,协议的签署也意味着奥匈帝国的终结,因为在一个月前,捷克率先宣布独立,匈牙利紧跟其后,从奥匈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捷克、匈牙利、奥地利、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10个国家,还有部分领土并入了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
意大利
意大利在一战中是个搞笑的主,他本来是同盟国的重要成员,1915年5月,意大利经不起英法答应在战后分给它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两个地区的诱惑,居然当了叛徒,倒向协约国一方,向奥匈帝国宣战后加入协约国集团。1916年意大利参战时,军队总数只有87万,两年后,意大利军队损失人数达到惊人的76万。1919年,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兴冲冲地去参加巴黎和会,但当他向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索要答应好的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两个地区
时,两位国家元首竟装聋作哑,不置可否,气急败坏的奥兰多甩手离开会场回国了。
俄罗斯帝国
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一战前加入了协约国集团,1914年一战爆发后,尼古拉二世发布总动员令,奇迹般地动员了1580万军队,这个数量相当于协约国军队数量的总和,然而,沙俄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最差的,空虚的国库既不能给前线士兵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也不能供应足够的军粮。吃不饱饭、没有足够武器的俄国士兵在战场上接连战败,损失惨重,交战第一年就损失了230万人,到了1917年3月,俄国部队损失达840万人。为补充前线,沙皇政府加紧压榨老百姓,后方民众经济窘迫,又不断传来自己亲人伤亡的消息,再经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爆发了“二月革命”,沙皇统治被推翻,尼古拉二世和清朝的溥仪一样,成为末代沙皇。
法兰西共和国
法国本来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可1870年的普法战争失败让法国元气大伤,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速度放慢了,当时的英国号称“世界工厂”,法国无法和英国进行工业竞争,于是就转变方向,将大量的资本以对外放贷赚取利润。截至一战前,法国对外借贷的资本高达60亿法郎,全国有500多万人从事高利贷业务,大量资金外流,严重影响了国家工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到1900年,法国工业总量,从1870年的世界占比10%降到7%,一战前又降到6%,差不多只有德国的一半,法国生铁产量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钢产量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煤炭基本依赖进口。
一战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战争使法国士兵伤亡150多万,7%的国土和大部分工业以及富庶地区被德军占领,占领区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为了筹集军费,法国不得不向美国借债,更要命的是,法国投放给沙俄和奥匈帝国的巨额贷款,由于这两个帝国的瓦解都打了水漂。
大英帝国
一战前,英国是“世界工厂”,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作为协约国中最有实力的国家,英国想通过战争捞到更多的利益,然而战争是残酷且无情的,尽管英国打赢了战争,但战争中伤亡官兵达300万人,军费开支累计125亿英镑,几乎相当于国家收入的一半,商船损毁不低于900万吨,这使取得最后胜利的英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同样为了筹集军费,英国向美国大量借款,1919年英国欠美国的债务已达8.42亿英镑,英国由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成为净债务国。战后,巨额的战争借款成为了英国经济复苏的负担,美元却趁机进入欧洲,不断蚕食英国的金融地盘,行将就木的英国勉强坚持到二战,英国不得不将世界霸主的宝座拱手让给自己的前殖民地美国,给美国当起了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