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梦想家》:走出幻想,冲进现实
《白日梦想家》:走出幻想,冲进现实
《白日梦想家》是一部由本·斯蒂勒自导自演的奇幻剧情片,通过讲述主人公Walter从一个白日梦想家到实践者的转变,探讨了现实与梦想的关系,鼓励人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白日梦想家》电影海报(图片来自互联网)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
看见本质,身临其境
贴近彼此,感受生活
这就是生活的目的所在。
——《白日梦想家》
《白日梦想家》是由本·斯蒂勒自导自演的一部奇幻剧情片。本影片的主人公Walter在面对一沉不变的生活、即将失去的工作和缺乏勇气的爱情时总是沉浸在自己的白日梦中寻找心灵的慰藉。但消失的第25号底片打破了他原本如死水般的生活。为此,他踏上了从未拥有过的旅程——穿越格陵兰岛、海上搏鲨、亲历冰岛火山喷发、攀登喜马拉雅山。这些经历远比他的白日梦更加精彩,也让他学会了在现实生活中直面困难,勇敢向前,做回了心中期待的自己。
白日梦:是疗愈,亦是桎梏
面对无法发送的wink,Walter在白日梦中冲进即将爆炸的房屋,救出女神Cheryl的三条腿的小狗;面对新上司的讽刺,Walter在白日梦中对他进行酣畅淋漓的嘲讽;面对女神的周末描述,Walter在白日梦中从雪山归来与女神相会,甚至猎鹰传情;面对新上司对他的玩具的嘲讽,Walter在白日梦里与他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抢,在马路上用水泥板超速追逐;在Cheryl打电话时,Walter又一次陷进白日梦里,女神提出与他私奔,他们相伴到老。这些都给现实生活中失意的Walter带来了心灵上一定程度的慰藉。但白日梦过后,只剩下骨感的现实——错过班车,被上司丢回形针和戳脑门,和女神匆匆而别。白日梦里的美好没有给现实带来任何实际意义,反而让他在不该出神的时候沉浸其中,完全脱开了现实。白日梦在当时疗愈了Walter失落的灵魂,但回到现实,他的灵魂依旧失落。
在Walter身上,是现实中很多人的影子——在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失落的生活中循规蹈矩,在自己构建的白日梦中所向披靡。到底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失落造就了无数的白日梦,还是数不尽的白日梦消解了现实中努力改变的意义?这是一个无限的循环——现实生活的失落靠白日梦得到短暂的安慰,白日梦的离奇与美好让我们感受到梦与现实的遥远,故而我们止步于“想”,而从不去“做”。无数的白日梦将我们心中最期待的真我禁锢于幻想中,生活中,我们依旧是那个失落的人。
从白日梦想家到践行者的跨越
为了找到Sean得知25号底片的下落,Walter终于鼓起勇气踏上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Walter出发时,从走路向前到一路奔跑,意味着Walter与原本乏味的生活的告别和对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新生活的进击。
来到格陵兰岛后,面对要不要登上醉酒大汉的直升机继续追寻Sean的脚步时,Walter又一次陷入了幻想中,但这次幻想与现实联动了。在幻想中女神唱着“塔台呼叫汤姆上校”带领着Walter一步一步靠近直升机,他在最后下定决心纵身一跃,成功跳上了直升机。这次,Walter的白日梦终于与现实结合,给他带来了面对未知的勇气,这也象征着Walter心中禁锢着的敢闯敢试的自己从幻想跃进了现实。
让心中最期待的自己从幻想走进现实需要勇敢跨出第一步,如果Walter没有踏上寻找25号底片的旅途,Cheryl唱汤姆上校鼓励他勇登直升机的幻想永远不可能真的带领他登上充满未知的直升机。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没有跨出将幻想与现实联动的第一步,幻想永远只是幻想,你期待的那个自己永远会被禁锢在幻想世界里,只有我们鼓起勇气打开幻想与现实的大门,崭新的你才会走进现实。
之后的每一次挑战——海中搏鲨,火山喷发,攀登雪山,都让Walter的勇气更加强大,他在克服每一次挑战之后,幻想里的最真实的自己便向现实跨近一步。
两场旅行归来,Walter把终于找到的25号底片交给上司时,他甚至没有打开看一眼照片是什么,此时,25号底片的内容是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25号底片过程中,Walter收获的蜕变——开拓的视野,冲破艰险的勇气,感受到生活的本质。Walter成功地找到了LIFE杂志所说的生活的目的所在。
在影片前后,可以明显的感受到Walter的变化。一开始,会觉得Walter正是相亲网联络人Todd说的那样是一个灰暗的人,但随着Walter脚步的开阔,明显感受到他越来越自信,有了与此前完全不一样的气质——敢想敢说敢做。Walter的白日梦越来越少了,是因为他做的越来越多了。Walter 真正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ABC青年:adventurous(勇于冒险的),brave(勇敢无畏的),creative(有创造力)。
对每一个迷茫灵魂的感召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像Walter一样的白日梦想家,只是我们的幻想没有他的那么奇幻与不合时宜,但我们也曾无数次幻想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或实现梦想后的模样,却在幻想之后,因为害怕失败或觉得太过遥远不切实际而止步不前。但其实,有时候我们想得太多恰恰是因为我们做的太少了。如果我们铆钉目标,一步一步向梦想靠近,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总会有梦想实现的一天。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去实现梦想的实力,而是跨出逐梦的第一步。跨出这一步,我们只需要向Walter一样,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就能做到。
Walter寻找了整个世界的照片就在他钱包里。现实生活中,就像Walter一样,其实成功就在我们身边,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跨出第一步的勇气。无畏无惧,勇往直前,做回期待中的自己,不再活在幻想里。从幻想者变成实践者,首先做一个勇敢者,敢想的,我们也要敢做。我们一边羡慕着Walter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边在现实中犹豫彷徨。勇敢一点,别因为害怕不好的结果,而留下最大的遗憾——从未开始。我们永远不踏出第一步,如何迎接我们想要的生活?生活从来没有追逐梦想燃烧感,我们又何来对生活不竭的热情?没有热情,我们难免疲惫。人生又怎么能是在无尽的幻想和一成不变中疲惫的走完?
Walter的母亲帮助Walter收拾所有的小物件——象征Walter少年时旅行梦的背包,Walter生气时丢掉的Sean送给他的钱包。母亲还在家庭经济困难时卖掉了纪念父亲的钢琴。正是母亲对Walter的爱与支持,让Walter有了重拾旅行梦的勇气,有了寻千百度后的失而复得,有了勇敢前进的坚强后盾。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自己的后盾,或是家人,或是朋友,或是伴侣。所以勇敢向前吧,我们有我们的后盾。
感悟于摄影
Sean是一个镜头很少,但是贯穿整部电影的摄影师。在拍雪豹时,Sean在雪山之巅等待了那么久,最后却没有按下快门,只是用眼睛全神贯注的凝视,这就是他所说的“我有时候不拍,如果我很喜欢某个时刻,我不喜欢相机让我分心,我只想沉浸在那一刻。”但在现实生活中,拍照却成了很多人的目的。诚然,拍照是为了记录生活中美好,但事实是太多的人为了记录而忘了全身心地去体会。拍照似乎也让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体会变得肤浅,快门一按,便转身离开,因为他们觉得拍下来就行了,以后就能看着照片回忆。但如此,以后的回忆中只有景而没有情,人们只会一遍又一遍的感叹事物的美,而不会想起当时的体会。面对真正触动你的时刻,相机是无法记录的,只有我们在当时全神贯注的凝视与体会,这美好的瞬间才会在以后的记忆里无限次重演。摄影重在过程,不论使用相机还是眼睛,我们都可以完成精彩瞬间的摄影,我们没必要为了最后的照片而忘了用心去静静体会。这或许就是摄影的“奥义”。
Sean还说到:“美好的东西从来不会寻求关注。”虽然他说的是雪豹,但笔者却感受出了另一层意味。Sean拍的25号照片是Walter,不仅因为Walter是Sean作品的最好呈现者——他总能会意到Sean,心有灵犀地展示他的作品,更因为Walter摘下放大镜,45°仰望底片的姿态就是他最平常的工作,Walter多年的坚守,足以成为一种精神信仰的图腾。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走得太过匆忙,而忘记了去体会这些不会寻求关注的美好事物。所以生活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样生活中隐藏的小美好才会被我们发现并珍藏进回忆。拥有一双“摄影眼”,去记录生活中的美好,这就是摄影的意义。
震惊于艺术
心潮澎湃的音乐
Walter决心去追寻Sean时激昂的音乐,让人在热血沸腾中感受生命的燃烧;白日梦中Cheryl对Walter唱的Major Tom,在给Walter勇气同时让观众也想大胆闯一次的冲动;Walter跳直升机和与鲨鱼搏杀时鼓点的激荡,让人紧张却也感受到Walter压抑已久的拼劲;Walter一个人攀登珠峰时音乐的辽阔,凸显人物的渺小和心理的强大;片尾曲对追求一场有意义的生活的重申,给人追求心中所想的坚定。一首又一首让人心潮澎湃的音乐伴随着Walter的自我追寻,也给观众追寻梦想的渴望。还有冰岛美景中骑行时的人声哼唱;滑滑板时音乐的激昂与自由;在路上奔波时音乐的紧迫;攀登喜马拉雅山时音乐的活力;最后Walter与Cheryl牵手时音乐的温馨。电影中所有的音乐都完美的契合了Walter的心理和想表达的思想,烘托氛围,渲染出勇敢追寻真我的意义;
简单却有力的构图
影片中有很多场景拍摄,无论是前半段的城市街景,还是后半段的壮美风光,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美感。
前半段有很多城市建筑物的拍摄,每一个场景都有城市建筑物组成的鲜明的线条,虽然给人极高的对称美感,但也让人感受到了Walter所处的这个城市的条条框框,暗示着Walter生活的按部就班与无趣。
后半段有着大量的风光镜头,其中的广角镜头展现出Walter所置身的风景的壮阔与浩荡。除了大量黄金分割比的运用,风光镜头的拍摄还运用了很多其他的手法让广角构图里的景多而不乱,美而不杂。比如,在冰岛的风景拍摄中,多处运用公路进行了穿针引线的手法,如此,我们可以顺着线条浏览画面中的风景,使风景更加有开阔感,赏心悦目。再在如,在Walter攀登喜马拉雅山时,画面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将Walter置身于广袤无垠的雪白中,从而展现出山体的庞大与雪白的辽阔,也从侧面突出了Walter的勇气与冒险时的无畏。影片中还运用了极简的纯色处理,比如Walter在从格陵兰岛到冰岛的轮渡上时,画面采用了海面与晚霞的黄金分割,海面采用深蓝纯色,天空采用橙红向灰蓝的渐变,画面左侧是轮渡,极简颜色的拼接让我们感受到了晚霞之美,同时展现出Walter脱离鲨鱼的危险松一口气后的松一口气和宁静。还有Walter与Sean在高原与居民踢球时采用了剪影的手法,画面中只有他们黑色的剪影和夕阳下金黄的天空背景色,展现出随心而动的自由和身处壮阔大自然的欢愉。每一个壮阔的风光镜头都在向我们宣告走出幻想、冲进现实的意义。
鲜明的冷暖色调对比
红蓝两色的对比贯穿全片,其中红色代表着冒险与激情,蓝色代表着孤独与忧郁。
开篇介绍Walter的生活时使用的是冷色调,包含了大量的蓝色画面,比如他的衣服,公司的环境,还有他的办公地点的灯光。全面的冷色调暗示着Walter生活的枯燥乏味。但灰蓝色的大背景中中从来不乏红色的一抹——Walter胸前口袋里的那只红笔,红色的飞机,Walter选择的红色的小汽车,LIFE杂志红色标志,Walter的红色毛衣。这一抹又一抹小小的红色代表着的是Walter内心的另一个勇敢冒险的自己。
在白日梦中,主色调是暖色的,色彩丰富鲜艳。在与现实生活冷色调的对比下,突出Walter对白日梦中生活的渴望——丰富、有趣、充满刺激。
影片的最后一个场景是Walter鼓起勇气拉起Cheryl的手,这个场景也是暖色调的,色彩也比之前丰富了不少。Walter丰富充实的生活不再仅仅存在于白日梦中,而是真正走进了现实。
多线叙事结构
影片在情节上有多条线索。其中最明显的一条是Walter冲破艰险寻找底片的冒险之旅,影片通过Sean给Walter的另外三张照片和蛋糕纸上的信息作为Walter旅行的线索,串起Walter的全部脚步,使所有自然风光联结成为一场震撼人心的冒险。与这条线索相对应的另一条线索是Todd的电话,Todd给Walter打了好多次电话,每一次Walter的履历都会变得更加丰富。最后一场旅行的归来,Todd接回了因去过危险地区而被暂时扣留在机场的Walter,这是两条线索的一次交汇,也是在此我们从Todd的感叹中切实感受到了Walter前后的改变。
另一条线索是Walter逐渐找到期待中真实的自己的过程。少年的Walter滑滑板,朋克头,爱旅行,但这样真实的Walter在他的父亲去世后被禁锢在了Walter的心底,他带着他对自由、冒险、浪漫的渴望沉入了现实生活中乏味的浪潮。但在这场说走就走的旅程中,Walter内心的真我逐渐走出了幻想,冲进了现实。每一个地点的转变,Walter都更加勇敢与坚定。特别是最后与Sean在雪山之巅的相会,Sean说如果自己真的很喜欢某个时刻,他只想沉浸其中地体验,而不想因为相机分心时,Walter真正明白了享受过程而不在意结果的道理。正因为如此,Walter在终于找到25号底片后没有将其打开,而是直接交给了杂志社。与这条线索相对应的一个物象线索是滑板,Walter从只能在白日梦中滑滑板与上司追逐,到和Cheryl的儿子第一次再次触碰滑板,再到用自己的玩具换取冰岛孩子的滑板,并用这块滑板在冰岛的美景中自由速降。滑板作为Walter少年时的爱好,也代表着Walter那个禁锢在内心深处的自己。对滑板热爱的一次又一次释放,暗示着Walter内心的真我一步一步走进现实。
LIFE杂志的融合
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了LIFE杂志的封面,LIFE杂志的封面也确实在影片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以下选择了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作为分析。
在听说Cheryl幻想自己有一个勇于冒险的拉丁情人时,Walter在白日梦中从雪山归来与Cheryl共话,他身后的壮阔雪山就来自边上的那幅LIFE杂志封面。如此,Walter的白日梦在夸张,富有戏剧性的同时有了现实依据,使观众们更容易产生共鸣。
在Walter第一次决定踏上旅途时,他从快走到奔跑,身边是一幅又一幅象征勇气的照片——火箭的点火发射,踏板冲狂狼,拳击胜利后的吼叫,还有一张张充满欢笑激情的面容。最后一张中,宇航员的脸换成了Walter的脸,带着坚定光亮的眼神。这张封面暗示着Walter内心燃起的冒险的决心,也代表着Walter内心那个自由勇敢、敢于冒险的自己,让人热血沸腾。
最后一版LIFE杂志的封面,是Walter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画面。Walter是Sean作品的最好诠释者,他懂得LIFE的精髓,所以Sean拍下了Walter工作中最平常的一个瞬间,献给所有成就LIFE杂志的人。其实,在Walter的旅途中,他去看世界,去经历危险的场景,去享受,去感动,他用实际行动向这个世界诠释了LIFE的创刊词“开拓视野,冲破艰险;看见本质,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目的所在。”这一版封面真的让人在最平凡的瞬间里感受到了最伟大的坚守,让人在热泪盈眶中领会到了努力生活的意义。
丝滑的转场
影片中的转场总是让人耳目一新。从黑白底片中的水面到公司门口等大小的喷泉,实现场景的无缝衔接;始终处于画面中心的鲜红色飞机与一场黑夜后的秀丽风光;在飞机从画面左上角滑到右下角的同时,从出现在山体上的着急信息转至Walter的回归。每一次丝滑的转场都是真实的Walter迈向现实的又一步,让观众在享受艺术性带来的美感时,鲜明的感受到Walter的转变。
《白日梦想家》——一篇寻找自我的成人童话。影片的前半部分Walter总是在做白日梦,后半部分Walter开启真正的冒险,在现实生活中成功拥抱最真实的自己。富有节奏的叙事,前后鲜明的对比,艺术审美的追求,让我们在社会与自然的穿梭中体悟于现实中追寻期待中真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