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朝实力巅峰时期,不论军事海防还是经济人口,都站在世界顶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朝实力巅峰时期,不论军事海防还是经济人口,都站在世界顶端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IV6MS3VV0553N01I.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朝代,其巅峰时期的实力究竟有多强?从军事海防到经济人口,从科学技术到文化影响,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明朝在世界历史上的辉煌成就。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后人对明朝评价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实早在古代,我们就已经活跃在世界舞台,比如唐朝、汉朝、明朝等等。本文介绍的是明朝,这一个不可忽视的朝代,它站在世界巅峰,俯视众人。

从洪武之治以来,明朝许多皇帝都骁勇善战,皆有战功在身,皇帝以身作则,明朝的实力也可以看出来十分强大。

明朝的实际实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海上力量强大

明朝海军实力是当时世界第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最好的证明。郑和下西洋同样也是最好的例子,其中一次规模最大的下西洋船队总共有240艘,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船队。他的航行比哥伦布早87年,开辟贯通了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的直达航线。

二、人口数量庞大

在当时,环顾整个世界,明朝是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经过官方统计,当时明朝全国人口总数大约在6千万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没有统计到的流离失所之人。经过后来的学者研究,预估在明朝中后期人口总数超过1亿人,大约占了全世界人口总数量的1/4,可以说是人口大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人口数量是最多的。根据文献记载,清朝末期人口数量达到4亿人左右。

三、继承户籍制度,国家行动统一

元朝时期,户籍制度就存在,这是可汗为了激励军人、工匠等职业人员的积极性创建的体制。这种制度统一了劳动力,可以合力做大事。虽然明朝皇帝以小农思想看待户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是它的作用还是很突出的。

明朝人口数量庞大,民众一致行动,从建造长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明朝的行动力有多厉害。

四、自然资源丰富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十分丰富,其矿产资源称得上是世界第一,特别是铁矿产。据资料显示,历年年间的铁矿产量达到了9000万吨,是宋朝时期的两倍有余,此记录一直保持了200年未被超越。它的瓦斯技术和煤矿产量也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白银拥有量占据世界第1位。

五、军事实力强大

大明王朝的陆军士兵数量位列世界第1位,同时实力也不可小觑。在明朝建立之初,军队士兵数量数量超过2百万,这是欧洲所有军队人口数量总和,并且明朝时期皇帝英勇好战,多次南征北战,甚至还打到了越南一带,虽然明朝没有元朝那么广阔的疆域,但真要认真远征,相信肯定能够做到。

六、经济繁荣昌盛

自从开启了陆上和海上的贸易道路,中国的特产丝绸、茶叶、和瓷器大批量销往海外,换来的是数量庞大的真金白银。明朝也不只是依靠瓷器、茶叶和丝绸闻名于世,其他资源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从而经济繁荣昌盛。

世界古代历史上,罗马帝国曾短暂的获得经济实力第一的称号,其他时间都是中国拥有此称号。当时,杭州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万,但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巴黎市只有几十万人口,对比之下就可以发现经济差距究竟有多大。

七、防御实力世界第一

明朝的长城就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和蒙古等国的侵略,它的防御能力在世界上鼎鼎有名。坚固的城墙诉说着那段历史,上面还可以放置大炮,容易防守,但是很难进攻。

八、先进的科学技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世界上第1个水雷就是中国制造的,还有远程大炮、毒气弹、步枪等等。根据大清王朝在世界列国面前的表现,众人肯定遗忘了明朝时期中国是多么的强大。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抛弃了一切近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正因如此它才会被时代淘汰。

明朝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存在至今,是民族文化之根

大明王朝如此强盛,那么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一、明朝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除了新疆,现今疆域范围基本都和明朝时相同。

二、明朝是小说创作繁盛的时期,为我国后来文化奠定了基础,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存在。

三、当代的高考制度借鉴了明朝时期科举制度,比如说公开统一招生考试、划定考试范围等等。

明朝国力强盛,各方面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了解明朝历史就可以知道,几百年前中国就曾成称霸世界,只是清朝政府的软弱、闭关锁国的狭窄视野、抛弃学习先进科学知识的机会才一步步把中国推向深渊。现今,中国经济复苏,重新站在世界舞台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一定会让我们重回巅峰。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明清之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