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集中供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整体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2024集中供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整体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集中供热行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热力生产和供应行业指的是利用煤炭、油、燃气等能源,通过锅炉等装置生产蒸汽和热水,或外购蒸汽、热水进行供应销售、供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活动。热力供应属于供热地区冬季生活必需品,需求较强,热力企业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和税务优惠,具有区域垄断优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都将带动热能消费的持续增长。
由于城市供热服务具有可替代性低、非排他性、公用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因此具有了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准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该类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必须是介于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由市场和政府通过一定的机制结合来解决该行业产品的供给问题。
集中供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整体规模、竞争格局分析
当前,中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结构主要由燃气锅炉、燃煤锅炉和热电联产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辅以其他多种热源方式作为补充。然而,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推动,清洁能源在供热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生物质能源、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热方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了城市供热行业的绿色转型。
住建部《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11.2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92%,供暖管道长度达49.34万公里,增速6.9%,两项数据分别较2013年时增长96.4%、177%,城镇集中供热水平不断发展。其中,山东集中供暖面积达19.23亿平方米,在全国范围内遥遥领先,增长势头同样明显,集中供暖面积和管道长度分别较2013年增长154%、202.2%,高于全国水平。
近两年投资金额较稳定,2021年投资金额为397.3亿元,较上年增长0.89%,2022年城市集中供热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1.27亿元,估算2023年城市集中供热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6.09亿元。
资料来源:中研普华
2023年估算全国集中供暖行业营收规模达到1.86万亿元。由于集中供暖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众多供暖企业的业务布局主要集中在部分省市,而占全国供暖市场份额的比重偏低。因此,全国集中供暖行业整体市场格局分散,行业集中度低,尚未存在行业龙头。一般市政管理局是城市规划区内集中供热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贯彻落实国家集中供热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供热企业、从事供热生产经营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规划、公安、工商、交通、水利、环保、电力、邮电等相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工作。
集中供热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形成了多个梯队的企业竞争格局。第一梯队主要由国有电力公司和能源公司构成,如中石化、国家电网等,这些企业凭借深厚的资源积累、强大的技术储备以及丰富的项目经验,占据了行业的主导地位。第二梯队主要由传统热力公司和新涌现的新能源公司组成,这些企业以较强的盈利能力为特点,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逐步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第三梯队主要由中小热力公司和新进入参与者构成,受限于规模和技术的局限性,这些企业的业务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
为了推动集中供热行业的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不仅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还推动了清洁能源供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未来,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实,集中供热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集中供热行业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从国家实施节能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必须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进行大力发展,特别是加速发展计算机监控系统,使得系统操作越来越趋向于简单化、智能化、提供非常简单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只需通过按钮或图形,便可让用户实现设备的参数设置、设备的启停和其他操作,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能够远程进行监控和指导,逐步推广计量收费方法和研究按热量计计量收费需要的户内采暖系统。
一方面,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居民对高品质供暖服务需求的提升,供热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清洁能源供热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城市供热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供热企业可以实现绿色转型升级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集中供热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热源结构逐步优化,市场竞争激烈且技术发展趋势明显。同时,政策环境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集中供热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