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康熙:庄严国土,报国主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康熙:庄严国土,报国主恩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LND6P5J0524DTI1.html

清朝皇帝对名山和国家的关联十分重视,定都北京之后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确立长白山为祖源之地、龙兴之地;二是将北岳恒山的祭祀迁至山西。

康熙皇帝久闻峨眉山的名声,在京城亲赐物品,包括经书、法宝、御书、匾额、僧诗,同时也派钦差奉圣旨而颁赐到各寺,为峨眉山赋予了皇家圣地的气质。《峨眉山志》对康熙的御赐有着详细的记载。康熙四十一年(1702)壬午季春,在京畅春苑,皇上亲赐《金刚经》《药师经》《心经》各一部,“卧云庵”三大字,给伏虎寺僧照裕。又赐《药师经》一部,“慈灯普照”四大字于光相寺僧普震。是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皇上钦差内大臣、海清、五哥、德其内,钦奉圣旨,峨眉山降香。斋奉御书、法宝、额、僧诗。

康熙颁赐的不仅是佛法经书,所赐僧诗也堪称经典:“宿世身金粟,初因社白莲。瞻依神八万,接引路三千。果结菩提树,池分阿耨泉。无生能自悟,雨似散花天。”康熙悟道了伏虎寺,菩提树下,花雨满天,阿耨泉旁,众生普度。从金粟如来得圣果成就而来,伏虎寺前联想到庐山《白莲社图》的慧远大师、道士陆修静、隐士陶渊明,本是送客不过溪,但相谈甚欢,不觉走过溪桥,听见老虎的吟啸,会心一笑,留下了“虎溪三笑”的佳话,与峨眉的虎溪三桥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熙赐伏虎寺寓僧德果字幅二句:“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赐善觉寺僧元亨《金刚经》一部。赐大峨寺僧常舒《金刚经》一部,字幅二句:“洗钵泉初暖,焚香晓更清。”

康熙还赐降龙院僧元亨“善觉寺”名,并赐玉印一颗,文曰:“普贤愿王法宝”。又条幅一帧,文曰:“名山越遍,未到天涯。愿得真印,勤修离家。雷音虽拜,那见拈花。知此无益,再游中华。八旬老耋,行履不斜。言语忠厚,一字弗遮。观尔朴诚,朕意甚嘉。峨眉窣,直逼云霞。明心见性,静守毋哗。”

在洪椿坪,赐僧圆瑞《金刚经》《药师经》各一部,“忘尘虑”三大字,字幅二句:“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赐白龙洞僧祖元《金刚经》一部,字幅二句:“挂衲云林静,翻经石榻”毗卢殿僧德敬《金刚经》《药师经》各一部,字幅四句:原。“钓艇去悠悠,烟波春复秋。惟将一点火,何处宿芦洲。”赐雷洞坪僧慧植《金刚经》一部,“灵觉”二大字。赐铜殿藏经阁僧照乾《金刚经》一部,“玉毫光”三大字,字幅二句:“绝顶来还晚,寒窗睡达明。”赐卧云庵僧照玉“野云”二大字,字幅八句:“何所问津梁,行行到上方。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廊。石泉声细,”林穿鸟路长。疏钟沈夜雨,坐定俗情忘。

康熙自幼寻找父亲顺治的下落,传说顺治出家后来到峨眉山,所以,康熙一直心有所念。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取《释氏要揽》中的四报之一“报国主恩”之意,赐“报国寺”寺名。

今天,报国寺山门“报国寺”大,是康熙皇帝御题,王藩手书。山门柱上那副对联“凤凰展翅朝金阙,钟频闻落玉阶”是对报国寺“金凤凰”的生动描写。它前临凤凰堡,后靠凤凰坪,左揽风凰湖,右挽来凤亭,朝迎旭日,晚送落霞,恰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金凤凰,环抱着入山第一寺。

本文原文来自《震旦第一山——峨眉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