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植物:积雪草
认识植物:积雪草
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 (L.) Urb.)是伞形科积雪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形态特征
积雪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呈匍匐状,细长,节上可生根。叶片质地介于膜质和草质之间,形状多样,包括圆形、肾形或马蹄形,长度在1-2.8厘米之间,宽度为1.5-5厘米,边缘带有钝锯齿,基部呈阔心形。叶片两面通常无毛,但在背面脉上可能有稀疏的柔毛。掌状脉5-7条,在叶片两面均明显隆起,且部分脉络会分叉。叶柄长度为1.5-27厘米,无毛或仅上部有柔毛,基部的叶鞘透明,质地膜质。
伞形花序梗通常为2-4个,聚生于叶腋,长度在0.2-1.5厘米之间,可能有毛或无毛。苞片通常为2片,偶尔为3片,形状为卵形,膜质,长度为3-4毫米,宽度为2.1-3毫米。每个伞形花序包含3-4朵花,聚集呈头状,花无柄或有1毫米长的短柄。花瓣呈卵形,颜色为紫红色或乳白色,膜质,长度为1.2-1.5毫米,宽度为1.1-1.2毫米。花柱长度约为0.6毫米,花丝长度短于花瓣,与花柱等长。
果实为两侧扁压的圆球形,基部形状为心形至平截形,长度为2.1-3毫米,宽度为2.2-3.6毫米。果实表面每侧有数条纵棱,棱间有明显的小横脉,形成网状结构,表面可能有毛或平滑。积雪草的花果期主要在4-10月。
生态习性
积雪草的分布范围较广,可在海拔200-1900米的地区生长。这种植物生性强健,繁殖迅速,偏好温暖潮湿的环境,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自然环境中,积雪草常在田野、阴湿草地、沟边或耕地边缘成片生长。
实际应用
积雪草的全草可入药,具有苦、辛的药味,性寒。在中医药中,积雪草被用于清热利湿、解毒消肿、退黄通淋、活血止痛。临床上,它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痈疮肿毒、跌打损伤、中毒腹泻、咽喉肿痛、肝胆结石等病症。此外,积雪草的嫩茎叶也可食用,可以炒食或煮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