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详解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详解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几何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不仅揭示了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还为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推论,特别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重要定理。
学习目标
-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
-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1和推论2;
- 了解辅助线的概念,理解辅助线在解题过程中的用处。
学习重难点
- 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应用;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1和推论2。
- 难点:理解辅助线在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回顾复习
- 什么是命题?什么是互逆命题?
- 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叫命题。
- 将一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互换,得到一个新命题,这两个命题叫互逆命题。
- 什么是定理?什么是演绎推理?什么是证明?
- 有些命题,它的正确性经过推理得到证实,并被选定作为判定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命题叫定理。
- 从已知条件出发,依据定义、基本事实、已证定理,并按照逻辑规则,推导出结论,这一方法称为演绎推理。
- 演绎推理的过程就是演绎证明,简称证明。
新知引入
知识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活动: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将它的内角剪下拼合在一起。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恰好构成一个平角。你能用数学的方法说明这个结论吗?还有其他的拼接方法吗?
求证:∠A+∠B+∠C=180°。
已知:△ABC。
证法1:
过点A作l∥BC,
∴∠B=∠1.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BAC=180°,
∴∠B+∠C+∠BAC=180°。
证法2:
延长BC到D,过点C作CE∥BA,
∴ ∠A=∠1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1+∠2+∠ACB=180°,
∴∠A+∠B+∠ACB=180°。
证法3:
过D作DE∥AC,作DF∥AB.
∴ ∠C=∠EDB,∠B=∠FD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AED=180°,
∠AED+∠EDF=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补)
∴ ∠A=∠EDF.
∵∠EDB+∠EDF+∠FDC=180°,
∴∠A+∠B+∠C=180°。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在这里,为了证明的需要,在原来的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在平面几何里,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
思路总结:
为了证明三个角的和为180°,转化为一个平角或同旁内角互补等,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
知识点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1
问题1:
在△ABC中,∠C=90°,求:∠A+∠B的度数?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解:在△ABC中,∵∠A+∠B+∠C=180°,∠C= 90°,
∴∠A+∠B=90°。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另两个角的和应该为90°,于是得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三角形内角和推论1:
例题示范:
如图有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长方形的对边上。如果∠1=18°,那么∠2的度数是多少?
解:如图,
∵∠1+∠3=90°-60°=30°,
而∠1=18°,
∴∠3=30°-18°=12°。
∵AB∥CD,
∴∠2=∠3=12°。
练一练:
如图,AB∥CD,AE交CD于C,∠A=34°,∠DEC=90°,则∠D的度数为 ( )
A.17° B.34° C.56° D.124°如图,在Rt△ABC中,∠C=90°,CD⊥AB,如果∠A=40°,则∠1= 度。
知识点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2
问题2:
在△ABC中,∠A+∠B=90°,则∠C度数为多少?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解:在△ABC中,∵∠A+∠B+∠C=180°,∠A+∠B=90°,
∴∠C= 90°。
像这样,由基本事实、定理直接得出的真命题叫做推论。
推论2: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推论2:
例题示范:
在△ABC中,若∠A+∠B=∠C,则△ABC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练一练:
- 如图,∠A=∠1=∠ABC=70°,∠C=90°,求∠2的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