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项目是什么?哪些家长需关注?
“1+3”项目是什么?哪些家长需关注?
7月19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2024年“1+3”培养实验工作通知。根据安排,该项目将于7月24日24:00截止报名。
“1+3”项目不是今年才提出来的,但为什么今年才广受关注?
“1+3”项目从2016年就有了,只是涉及的学校少,招生人数也少,辐射面积小,知道的家长也就少。但今年阳光招生之后,北京的学区格局突变,家长们对小升初的关注度陡然拔高。加之今年“1+3”项目扩招,2024年“1+3”项目共82所实验学校计划相比去年增加了2870人。
什么是“1+3”项目?
“1+3”项目是北京教委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试验项目,是在初二的时候提前给当年学生的一次升入优质高中的选择机会。学生在初二年级结束后进入实验学校,在实验学校不参加中考直接完成初三及高中的学习。相当于“提前结束初中”,无需再通过中考分数选择高中。
“1+3”项目报考条件
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
具有北京市/本区初一初二连续两年学籍
初一初二综合素质评价优良
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生地小中考成绩合格(部分学校要求优秀)
满足以上条件,才具有报考1+3项目的资格,每名学生只能选择一所实验学校报名(非京籍随迁子女以及外省回京考生不能参加1+3项目)。
“1+3”项目种类
特长类:例如工美附、徐悲鸿等等基本是美术特长类的,报名后可能过还会有特长加试
普高类:这类比较适合学习成绩中等、发挥不稳定的孩子,可以选择人翠、首师大二附、海实等学校试一试,提前锁定一个普高名额还是不错的
掐尖类:这类学校对于学生学习能力要求非常高,基本会在初二录取进来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初中课程学完,然后开始学习高中内容甚至是强基课程竞赛课程等,例如五十七、潞河中学、北京学校等
“1+3”适合哪些孩子?
“1+3”项目全市符合条件的孩子都可以参加,但面向全市招生的学校较少,只有6所,竞争也比较激烈。
东西海朝都有学校参与“1+3”项目,尤其海淀占比最多,远郊的头部高中也都加入了“1+3”项目,对于各区来说,选择很充分。尤其要强调的是“1+3”的所有学校,均非重点校,更多的是“普娃”之间的竞争。“1+3”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提前锁校,无需中考提前上岸,免去中考压力,保证有普高可以上。
这里海淀还要多讲两句,海淀参与“1+3”项目的学校共计22所,招生人数多,且学校质量也远超东西朝。
阳光招生之后,海淀在短期两到三年之内很多好学生都会“填坑”。而海淀的学校两极分化严重,要么极好要么极差,如果小升初没有进入牛中,通过中考进入头部高中的概率极低,这样的孩子其实就可以通过优质校的集团校的“1+3”获得进小强实验班及直升班的机会。
阳光招生、集团校、“1+3”等教改的实施,导致教育格局变化非常之大,家长们在入手学区房之前务必充分考虑到未来教改政策带来的这些潜移默化的变化,为孩子规划出最合适的教育升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