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肿瘤筛查最新方案,肺癌筛查年龄降至50岁
国家卫健委发布肿瘤筛查最新方案,肺癌筛查年龄降至50岁
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将肺癌筛查年龄由55岁降至50岁,以应对肺癌年轻化趋势。同时,新方案还明确了不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肺结节标准,有助于遏制过度诊疗现象。
8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表示,这一调整契合了近年来肺癌年轻化的趋势,同时也有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的考量。
《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建议,有20包年吸烟史和肺癌家族史的肺癌高风险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年龄一般在50~74岁。不推荐使用胸部X线检查、MRI检查、PET-CT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进行肺癌筛查。
北京胸科医院综合科副主任、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同梅表示,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发布肺癌的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将有力推动肺癌的筛查工作与规范化诊疗。她所在的科室曾在北京市率先设立肺癌早筛早诊门诊。她表示,肺癌筛查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是低剂量螺旋CT,这是肺癌筛查的“金标准”。相比不做筛查的人群,筛查人群因肺癌导致的死亡率会下降20%以上。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带来的获益是非常大的。
对于结直肠癌早筛,《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建议,无结直肠癌病史的散发性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推荐筛查起止年龄在40~74岁之间。其中,有1个一级亲属小于60岁时确诊为结直肠癌,或者2个及以上一级亲属确诊结直肠癌,推荐从比一级亲属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者诊断年龄提前1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不对筛查起始年龄做限制。
“早期结直肠癌通过手术,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医疗支出也会减少,早期筛查非常重要。”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主任医师林国乐介绍,以前我国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年龄是50岁,由于结直肠癌发病率日趋年轻化,这个年龄已被提前至40多岁。
同时,最新方案推荐结肠镜检查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线筛查方法。不耐受或不依从一线筛查方法者,可选择免疫法或化学法的大便潜血检测、乙状结肠镜、结肠CT成像、多靶点粪便DNA检测等替代方法。建议每5~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无病变检出者,结肠镜复查间隔可为10年;每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检查。
6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加上此次发布的肺癌、结直肠癌方案,今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已发布四大癌种的筛查与早诊早治2024年版方案。
支修益表示,只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进一步降低我国肺癌的死亡率,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国家肺癌筛查方案发布以后,建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订相关实施细则,并积极推进落实,规范肺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
“要推动癌症筛查成为一项长期、动态、持续的工作,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统一的筛查体系和信息化网络。现在国家癌症中心正在做一些相关工作,相信未来我国的癌症筛查体系会越来越完善,老百姓的获益也会越来越多。”张同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