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晋国六卿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浅谈晋国的六卿制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晋国六卿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浅谈晋国的六卿制度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5948647_121161784

晋国六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从曲沃代翼到三家分晋,六卿制度见证了晋国的兴衰历程。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晋国六卿制度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职能。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剧烈变动。周王室东迁后,其政权迅速衰落,西周的礼制也逐渐遭受破坏。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甚至开始行使周天子的权力。诸侯国的崛起也导致卿大夫势力的壮大,晋国六卿制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六卿的形成背景

曲沃代翼

晋国的政治特色在春秋诸国中独树一帜,《左传》、《国语》等史料对其记载最为详尽。了解晋国历史,必须先了解曲沃代翼事件。晋穆侯的夫人生下两个孩子,分别取名仇和成师,成师即后来的桓叔。

鲁惠公二十四年,晋昭侯将成师分封在曲沃,这片土地比当时的晋都翼还要大,为日后桓叔势力的壮大埋下祸根。自从桓叔被封在曲沃,晋国内乱不断,弑君之事屡见不鲜。经过桓叔一脉三代的努力,曲沃武公终于成功取代晋缗侯,成为周釐王认可的晋君。

从历史发展来看,曲沃代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优胜劣汰,因为曲沃代翼才有了晋国日后的强大。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曲沃代翼导致“晋无公族”,最终随着公室的衰弱被六卿擅权,落得三家分晋的结局。

晋无公族

晋武公获得晋侯封号仅两年就去世了,其子诡诸继位,也就是晋献公。虽然曲沃成功取代晋国公室成为正统,但此时的政局极其不稳定,君权不断受到公室宗族的威胁。为了扭转公族逼君的局面,晋献公不得不想方设法除掉桓、庄之族,谋士士蒍出谋划策,建议献公分而化之,各个击破。

桓、庄势力成功被晋献公消灭,但晋国的公族势力也遭受严重打击,紧接着便发生了骊姬之乱。骊姬之乱源于君位继承的问题,群公子被逐,晋献公死,骊姬之子也先后被杀,直到晋文公重耳重新回到晋国,局势才逐渐稳定。但这场内乱无疑使晋国元气大伤,极大阻碍了晋国的发展。骊姬之乱对于晋国公族来说打击甚大,晋公族在这场动乱中几乎丧亡殆尽。从相关史料来看,晋献公以后,晋国历代君主都有意识地排斥公室的势力,晋国公族也从此一蹶不振。这实际上是公室的自戕,是公室力量迅速衰弱的原因,晋国在整个春秋时期都没有形成强宗大族。这样的国情使得晋君失去公室的庇护,治国理政时只能选用异姓卿族,对异姓卿族的任用也成为晋国六卿势力强大的前奏。

六卿的形成和发展

六卿制初建于晋文公时期,此前位居晋国军事政治核心的是司空、司徒、司马、太师、太傅等官职。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被庐大蒐作三军谋元帅,晋国的六卿正式产生,《左传》中多次明确提及六卿之名。如《左传·文公十三年》:“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

最初的六卿只是晋国军事政治力量中的一部分,大权仍掌握在国君手中,六卿仅为辅佐之用。六卿的主要职能是在政治、军事、外交等事务中献策出力,执行国君的命令,战时也会制定方针政策,有时领兵作战。如城濮之战中,晋文公想参与到争霸战争中,他的臣子先轸、狐偃为其定下争霸之策,君臣商议之下制定战略,最终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迈开晋国霸业的第一步。

在晋国的军事政治生活中,六卿的智慧思想处处闪烁,前期六卿仅是参与力量,到了后期渐渐成为军政事务中的核心乃至主导。从赵盾为政开始,晋国形势有了转变,六卿逐渐居于核心位置,专权的苗头也渐渐表现出来。晋襄公去世之后,赵盾等人没有拥立晋太子夷皋,反以太子年幼为借口,欲立新君。虽然在穆赢等人的逼迫下立夷皋,但显然这个时候赵盾已经开始专政,势力强大到能够左右国君的废立。

君权和卿权的变化也体现在晋国的军权上,能否参与军事大事可以体现国君和六卿在国家事务中的权重和地位。春秋之初晋国大几次战争中,国君常亲自参与,如城濮之战、崤之战,后期则变为仅六卿参与,指挥权全数落于六卿之手。军事上,六卿作将佐,政治上,六卿又负责国家的治理,因此,晋国的六卿即是军制又是官制,拥有的权力极大。

君权和卿权的变化

一开始,六卿主要作为国家的辅佐力量,虽然是官制中的重要部分,但国家大权仍掌握在国君手中。此期国君仍是国家事务的主导者,六卿只负责出谋划策、执行命令、领兵作战等,几乎没有决定权。主要体现在晋文公、晋襄公时期,这一时期君权较为强大,能够驾驭卿族,君主任命将佐并亲自参与到重要的军事行动中。

自赵盾执政,六卿权力逐渐座大,对国家事务的决策权力更大,专权现象出现。六卿逐渐取代了国君的权力,但与春秋晚期相比还握有一定权力。晋灵公时期,六卿已经脱离控制,灵公几乎成为傀儡,与赵盾之间的矛盾也越发尖锐。灵公曾试图杀掉赵盾,不料被赵盾手下所弑,后来被赵盾迎立的晋成公则完全沦为傀儡,卿族的势力更加强大。景公时期,君权与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曾灭掉先氏,赵氏也一度衰落,可以说是对其他卿族的警示。晋厉公时期,君权与卿权的斗争达到白热化,在谋臣的设计下,厉公成功消灭郤氏,但厉公最终也被杀。晋悼公时期,君权强大,卿族弱势,晋国的发展形势大好,一度恢复霸业。

虽然在晋悼公复霸期间,晋国的君权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仍无法改变君权已是强弩之末的事实,晋国国君再无能扭转。随后,晋国君权彻底衰落,卿权独大,晋国内部势力斗争的重心也转移到六卿之间,此消彼长中,春秋末期的六卿只存韩、赵、魏三家。晋国君主与卿族、卿族与卿族之间的斗争从未终止,直至三家分晋,战国时代伊始。

六卿的主要职能

军事职能

晋国初设六卿就是为了军事设置,六卿刚刚设置的时候,没有政治上的权力,仅作为国君的辅佐。当国家参与战争时,六卿为国君出谋划策、制定战略战术,随同国君领兵作战,到了春秋后期,国君几乎不再参与到战事,晋国的对外战争都由六卿指挥参与。在这些战役中,六卿共同制定战略战术,为晋国霸业的维持作出突出贡献,战后积极订立盟约,很好地维护了晋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政治职能

随着权力的改变,六卿的政治职能也有所变化。最初的六卿仅是晋国政治体系中的一部分,接着慢慢成为主导,其政治权力也从最初的参政议政发展为决定晋国的一切事务,包括参政议政、处理政务、制定礼法、制定治国方略等。遇到国家迁都这样的大事,六卿也会积极参与,为国君献计献策,发生争执之时,也会引导国君正确处理。如鲁成公六年之时,郑国在“秋千”外交政策之下背叛楚国跟从晋国,导致楚国征讨郑国,在是否与楚国交战的问题上,晋国的军队发生争执。晋军分为两派,多数人欲战,少数主张还师,正卿栾武子思索再三,决议还师。

外交职能

除了负责晋国军事、政治上的相关事务,六卿也负责维持晋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外交关系,如聘问、吊唁、会盟、嫁娶等等。

结语

曲沃代翼使晋国历任君主排斥公室,导致“晋无公室”局面的产生,虽然公室对君权的威胁不存,但这样的国情也为异姓卿族的崛起提供了机会。不任用公室之人,晋君也不可能一人执政,于是异姓卿族开始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六卿制度随之产生。最初的六卿仅为辅佐国君之用,但随着六卿势力的渐渐强大,晋君已无力控制。在君权与卿权的斗争之下,最终六卿余韩、赵、魏三家,掀开战国时代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史记》《左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