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IJN(旧日本帝国海军)12艘战列舰舰级辨识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IJN(旧日本帝国海军)12艘战列舰舰级辨识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31526384334274584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旧日本帝国海军(IJN)的12艘战列舰,通过主炮口径及其布局、桅杆形状及其位置、烟囱数量与位置、舰体特点以及水上机弹射器的位置等关键特征,帮助你准确辨识这些历史上的海上巨兽。

1.金刚级高速战列舰(30节老奶奶)


金刚级是IJN拥有的第一级超无畏舰,其中首舰金刚号由英国建造,其余由日本自行建造。

  • 数量:四艘(金刚、比睿、榛名、雾岛)
  • 主炮:4x2 毘(pi2)式356mm/45倍径主炮,前二后二布局,全部位于中轴线(仅金刚号和比睿号装备了英国原装进口的毘式56mm/45倍径主炮,引进并国产化之后称为41式,长门级之前IJN的主力舰装备的都是这款主炮,这两型仅有装填机构有区别)
  • 桅杆:前桅杆与舰桥融合,形成了日式独特的“塔式舰桥”,后桅杆为三角桅杆,位于一二号烟囱之间
  • 烟囱:改造前三座,改造完毕后两座,一号烟囱拆除,这也是IJN的主力舰中唯一有两座烟囱的
  • 舰体特点:由于追求高速,所以金刚级拥有IJN所有战列舰中最大的长宽比,从外观上来看会比其他战舰更加细长

如果你从侧面看一艘金刚级,那应该会是这样的:

金刚级相较于相同主炮布局的长门级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的水上机弹射器位于三四号炮塔之间,且拥有两座烟囱,这是她最明显的特征:

因为设计建造年份较早,即使改装过后依旧可以看到一点点前无畏舰的影子。

2.扶桑级战列舰(违章建筑)


扶桑级是日本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型超无畏舰,因为是第一次,所以设计存在诸多问题。

  • 数量:两艘(扶桑、山城)
  • 主炮:6x2 41式356mm/45倍径主炮,一二号炮塔呈背负式位于舰桥前方,三号炮塔位于舰桥与烟囱之间,四号炮塔位于烟囱与后桅杆之间,五六号炮塔呈背负式位于后桅杆后,也就是2-1-1-2布局不同时期的三号炮塔朝向有所区别
  • 桅杆:前桅杆与舰桥融合成塔式舰桥,后桅杆终于不是光秃秃的了
  • 烟囱:两座,改造完后一座,拆除一号烟囱
  • 舰体特点:扶桑能名垂青史的当然不是因为她的战绩有多优秀,履历有多丰富,而是因为她高耸不成比例的舰桥看着着实喜感……这也是区分扶桑的最明显特征

如果你从侧面看一艘扶桑级,那应该是这样的:

番外篇:如何分辨不同时期的扶桑和山城

刚下水时期的扶桑:舰桥还不是违章建筑,注意三号炮塔的朝向:

昭和四年(1929)时的扶桑:初具雏形,受到一战日德兰海战的影响,增设了主炮观测所和射击指挥所,依旧保留两座烟囱(这个时期的资料很少,up真的找不到QAQ)

昭和八年(1933)时的扶桑:由于一号烟囱离舰桥太近,舰桥上的人会骂娘,所以这次改装中拆除了一号烟囱,扩大了二号烟囱,为了适应水上飞机的装备三号炮塔调转了方向朝向舰艏,舰桥也彻底成为违章建筑了,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样子,(关于水上机弹射器的安装位置,起初是安装在三号炮塔上,后来发现并不实用,遂改到了舰艉)

山城号:(因为区别明显所以就一起做了())作为扶桑的同级舰也拥有扶桑的违章建筑,不过看起来没有扶桑摇摇欲坠的感觉,貌似有点前倾(?) 区别扶桑和山城的最明显特征是山城号的舰桥形状,以及山城号的三号炮塔并没有调转方向,也就是朝向舰艉的,所以水上机弹射器一直安装在舰艉

3.伊势级(世上唯二的航战nanoda!)

因为该级特殊,所以分成几个板块来介绍~

伊势级以扶桑级的第3、4号舰预算编列建造,在设计上也可以视为扶桑级的改进型

伊势级广为熟知的样子应该是航战的样子,但在航战改造前还经历了几次改造,其中有两次改造外观变化较大

昭和三年(1928)时期的伊势级:

  • 数量:两艘(伊势、日向)
  • 主炮:6x2 41式356mm/45倍径主炮,一二号炮塔位于舰桥前,三四号炮塔位于二号烟囱与后桅杆之间,五六号炮塔位于后桅杆后,虽说与扶桑级装备了数量相同的主炮,但是布局有所区别,伊势的主炮可以分成三组且都呈背负式布局,也就是2-2-2布局,这是参考了美国怀俄明级战列舰的配置
  • 桅杆:前桅杆与舰桥融合成塔式舰桥,后桅杆是三角桅杆
  • 烟囱:两座,一号烟囱靠近舰桥,且装备了烟囱帽

这一时期的伊势相比刚下水时舰桥更加复杂并且在五号炮塔上加装了水上机停置甲板

昭和十年(1935)时期的伊势级:

  • 主炮:6x2 41式356mm/45倍径主炮,布局与之前一致
  • 桅杆:后部桅杆加装了些建筑
  • 烟囱:一座,拆除一号烟囱

该时期与之前相比,前桅杆更加违章,同时加装的结构也使上层建筑更加复杂化,拆除了五号炮塔上的停放甲板,改装在舰艉

如果你从侧面看一艘1937年改造完成后的伊势级,那应该会是这样:

伊势级的前两种形态主炮布局都无变化,可以通过舰桥,烟囱和桅杆区分

1942年IJN在中途岛一下损失四艘航母后急需扩充海上航空力量

好巧不巧日向号的五号炮塔正好在此刻爆炸(日向也以事故多发而出名),这就成了伊势级改造成航战的契机

昭和十七年(1942)时期(航战)的伊势级:

  • 主炮:4x2 41式356mm/45倍径主炮,拆除五六号炮塔,安装起飞甲板
  • 桅杆:与改造前基本一致,前桅杆顶部安装了二一型电探
  • 烟囱:与改造前基本一致

如果你从侧面看一艘改造完毕的伊势级,那会是这样的:

其特点是及其明显的,即舰艉后部硕大的飞行甲板,这也是混合型战舰最大的区别

只要看到了这个飞行甲板,就可以确定是伊势级,具体是哪艘,日向的后桅杆顶部是平的,伊势的后桅杆顶部呈V字:

4.长门级战列舰(国民女神)

  • 数量:两艘(长门、陆奥)
  • 主炮:4x2 3年式410mm/45倍径主炮,前二后二布局,也就是2-2布局,一二号炮塔位于舰桥前,三四号炮台位于水上机弹射器后
  • 桅杆:后部采用三角桅杆,位于水上机弹射器和烟囱之间,有少量建筑,前部桅杆与舰桥融合
  • 烟囱:两座,改造后一号烟囱呈弯曲姿态,在后续的改装方面拆除了一号烟囱
  • 舰体特点:长门级拥有IJN主力舰中最小的长宽比和看起来有些大的防雷鼓包,可以试着从这一点分辨她

如果你从侧面看一艘长门级,那应该会是这样:

因前部烟囱离前桅楼较近,排出的烟尘与热气被吸向桅楼上面的指挥所,那里值勤的官兵苦不堪言,因此在1924年将长门号的前烟囱改为向后弯曲的形状以远离桅楼,这是辨识这一时期长门级的主要特征,在后续改装方面,增设的设备使长门级的舰桥看起来更加复杂,与金刚级不同的是:长门级的水上机弹射器位于后桅杆与三号炮塔之间,这是区分长门和金刚的主要特点

由于长门和陆奥(塔飞三号)并没有太多不同,只能通过一些细节进行区分,通常会从舰桥下圆形窗户的数量区分,长门是两个,陆奥是四个,以及通过后部桅杆的指挥所之类的设备进行区分,长门的错综复杂,陆奥则要简洁很多

陆奥号:

5.大和级战列舰(旅馆)

  • 数量:两艘(大和、武藏)
  • 主炮:3x3 94式460mm/45倍径主炮,一二号炮塔位于舰桥前,三号炮塔位于后桅杆后,大和级是IJN唯一一级装备了三联装主炮的战列舰
  • 桅杆:前桅杆与舰桥融合,后桅杆布置在烟囱后,呈倾斜状态
  • 烟囱:一座,位于舰桥后
  • 舰体特点:大!高干舷,且取消了IJN祖传的炮廓式副炮

如果你从侧面看一艘大和级,那应该是这样:

从一堆船中分辨出大和级还是比较容易……大和和武藏的区别主要在副炮和防空炮的布置上以及尾部舰载机导轨的布置上,大和号的127mm高平比较多,武藏的比较少,所以在舰体中部武藏号看上去会比较空一些,大和号的尾部舰载机导轨是逐渐向舰艉收缩的,而武藏号是平行的

大和:

武藏:

到这里就结束了,新人第一次写文章,有错误欢迎指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