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结婚年龄越来越晚了?
为什么中国的结婚年龄越来越晚了?
近年来,中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都呈现下降趋势,而结婚年龄和初婚年龄则不断推迟。截至2022年底,我国平均结婚年龄为26.5岁,其中26-3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比近一半。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近几年中国年轻人们的结婚年龄却越来越晚了,比如一些一二线城市已经超过了30岁甚至更晚才结婚。
40年来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走势图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呢?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和影响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竞争的加剧导致年轻人更加重视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甚至继续深造,读研、考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据统计,2015-2019年博士在校学生数从32.67万人增至42.42万人,硕士在校学生数从158.47万人增至243.95万人3。这意味着受教育时间增加、教育年限延长推迟就业平均年龄,进而推迟结婚平均年龄。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20年的9.91年。
此外,在就业市场上,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环境,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加班、跳槽、创业等,没有时间和精力恋爱、交友、结婚。他们更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和稳定后再考虑组建家庭。而在一些大城市中,工作压力更大、生活节奏更快、异性接触机会更少、社交成本更高,这些都不利于恋爱和婚姻。
其次,婚成本的上升和房价的高涨导致年轻人在经济上承担不起或不愿承担结婚的责任。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结婚意味着要有房有车,还要给对方家庭一定的彩礼。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而年轻人往往积蓄并不充足,需要更长时间的工作和节省才能买到婚房。根据一项调查1,2020年中国城市居民平均结婚成本为16.8万元,其中男方占比70%,女方占比30%。而在一些一线城市,结婚成本更是高达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房价则是年轻人面临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中,房价快速攀升,远远超过了居民收入水平。据统计2,2019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四个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3.5、22.9、43.5、29.3,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6-8倍。这意味着年轻人要想买房,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还贷。
除了结婚成本外,生育成本也是年轻人不愿结婚或推迟结婚的重要原因之一。生育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还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根据一项调查3,2019年中国城市居民平均生育成本为5万元,其中男方占比60%,女方占比40%。而这只是生育前后的直接费用,还不包括孩子的教育、医疗、兴趣培养等后续支出。据估计1,在中国抚养一个孩子到18岁所需的费用约为23.4万元。而教育成本则是最大的开支之一,从幼儿园到大学,家长需要为孩子支付各种学杂费、辅导班费用、生活费等。据统计4,2019年中国城市居民平均教育支出为1.2万元,其中幼儿园阶段占比26%,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占比21%,大学阶段占比29%。
综上所述,中国的婚育年龄越来越晚,既有自我选择的因素,也有无奈的因素。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竞争的加剧导致年轻人更加重视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思想开放和社会包容性增强导致年轻人对婚姻持更加自由和多元的态度;而结婚成本和生育成本的上升和房价的高涨导致年轻人在经济上承担不起或不愿承担结婚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