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烘豆机和半热风半直火烘豆机的区别
热风烘豆机和半热风半直火烘豆机的区别
传统半热风机已经风行多年,其特色是在滚筒下方加热滚筒并以风门的方式控制滚筒内的热风流量,进而达成一半热风一半热传导的加热方式。
鼓式全热风机基本上形体与前者大略相似,差异在于全热风机是在滚筒外加热空气,并在进入滚筒前与可控制的常温空气混合,达到设定烘豆温度,同时直接以设定的温度冲击生豆,进而达到全热风式的烘焙法。
滚筒的差异,半热风机通常以平滑的实心金属铸铁制作,达到蓄热的作用,当风门开启热能消耗的同时,铸铁可以蓄热保持滚筒内应有的温度。
全热风机的滚筒设计考量则不是以蓄热作用为目的,因为热能来源是供应于源源不断的热风,其设计焦点是以翻动、通风与分布为重心。
以北欧式大火烘焙法来比较二者的差异,则是半热风在大火的环境下其滚筒温度高较易造成斑点的形成(烫伤),形成原因是在脱水期时咖啡豆内来不及散热又同时接触温度相当高的滚筒,如同用大火烤肉一样,外观焦了,内部不见得有熟透。
全热风机的滚筒设计完全是考量如何让生豆完整的翻动、通风与分布,并无太大的蓄热作用,所以在此环境下所设定的烤培温度条件可不同於前者,此作用形成风味发展期长,在大火环境下咖啡豆不会外焦内生。
全热风式烘豆机,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热风将咖啡豆烘熟,IMF的烘豆缸(Drum)设计则是刻意避免金属的蓄热与热传导。烘豆热风的来源是来自於设备後方独立的燃烧器,在类似焚化炉设计的燃烧室腔体内以1200度c火焰加热气流至550-600度(视烘豆机大小配置及探针位置),经由Vortex+Equalizer 控制调整後由後上方往下进入滚筒热流是由高负压传导至生豆,系统可控风温与流量进而达到可程式与再现。
风流由上往下穿过缸体的原因与优势- 因为缸体高度的距离比从後面到前面的距离更短,也因为无论豆子多会翻多会抛,下面永远比上面多,热气流负压离开点在下方时更均匀更弹性。
由於热风是在滚筒外被独立火源加热这代表滚筒金属的温度绝对小於风温,"与半热风最大的差异点从这里可以开始深入探究比较,在此先略过"。
这一来风温完全掌控了烘豆的节奏,只要风温改变豆温随即就会被拉着跑,如此的设计完全避免掉了烫伤咖啡豆的问题,有经验的烘豆师应该都了解风温高 烘程短又不会烫伤豆表! 这跟做梦差不多吧! 由於热风的特性穿透率高 又不受金属热传导加热影响,与传统烘豆机相较同焙度豆色相对的也就比较浅,但是萃出的咖啡颜色确较深。高风温 高可控负压 豆体温度较低 焦糖化豆体发展层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