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考地理微专题——黄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考地理微专题——黄壤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3983204_121124347

土壤类型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多个典型例题,深入分析了黄壤等土壤类型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特别是以海南岛为例,详细探讨了其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典型例题一: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

题目:
干燥度是表示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是某地一定时段内的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比值小于1的地区表示降水量大于可能蒸发量,为湿润区,植被为森林;比值介于1和1.25之间为半湿润区,植被为森林草原、草甸草原。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发育在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黄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下图示意海南岛地形、年等干燥度及土壤类型分布状况。

问题:

  1. 指出海南岛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
  2. 分析甲地出现燥红土的自然条件。
  3. 推测甲地干燥度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4. 分析海南岛中南部出现大面积黄壤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土壤类型多样;由中南部山地向四周递变。
  2. 燥红土形成于热带干燥气候;甲地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台风影响小,降水稀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植被较少,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
  3. 旱季(11月至次年5月)干燥度值大,雨季(6月至10月)干燥度值较小。理由:该地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较大,旱季盛行东北风,该地降水稀少;雨季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有一定的降水。
  4. 海南岛中南部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位于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大,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典型例题二:海南岛土壤特征

题目: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处南岛中南部。属于热带性季风气候。年均温22.5℃—26℃,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0毫米。海南岛土壤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多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低。下图示意海南主要土壤类型分布。

问题:

  1. 从植物种类、季相变化两方面描述黄壤分布区内的植被特征。
  2. 从气候的角度,解释海南岛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
  3. 自然土壤通过人类耕作可以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人们也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列举改良海南岛自然土壤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 植物种类丰富,以阔叶树为主;森林常青,无明显季相变化。
  2. 海南岛地处热带,气温高,微生物活动较强,土壤中有机物分解快,积累较少;降水多,土壤中有机质会随水流失,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3. 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施撒石灰,降低土壤酸性;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典型例题三: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

题目:
粗有机质是指体积相对较大的有机质。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具有粗有机质积累相对较多的特点。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

问题:

  1. 据图描述海南岛水稻土的空间分布特点。
  2. 简析燥红土分布在海南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
  3. 简析海南岛发育有黄壤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
  2. ①(夏季盛行下沉气流)海南岛的西南部属于中部山地的背风坡,夏季盛行下沉气流;②(气候特点)致使该地区具有热量高、酷热期长、降水少、蒸发量大、旱季长的特点;③(植被)在高温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下,植被为稀疏草原或稀疏灌丛草原;4(粗有机质)植被地上部分雨季生长旺盛,枯枝落叶等旱季分解缓慢,有利于粗有机质的积累。
  3. (气温)海南岛中部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热带气候)低;(降水)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植被)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进而发育有黄壤)。

典型例题四:庐山土壤垂直分布

题目:
气候、地貌、植被和岩石等因素对山地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起着一定作用,使土壤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庐山地处亚热带,为著名的断块山,山坡陡峭,而山顶起伏较为和缓,从山麓到山顶,土壤发育状况不同,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左图示意土壤垂直带和水平带的相关性,右图示意庐山的土壤垂直分布。

问题:

  1. 分析山地土壤在垂直方向呈现规律性变化的原因。
  2. 阐述庐山土壤分布的特征。
  3. 调查发现,庐山山地草甸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山地黄壤,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 随着山体海拔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在一定高度内先递增,超出一定高度后降低,水热条件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岩石风化、自然植被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造成土壤分布有规律的变化。
  2. 从山麓到山顶土壤垂直带谱明显,除高山草甸外,相同类型土壤南坡分布海拔较高。
  3. 山顶地形和缓,土层深厚,草类植被茂盛,土壤有机质来源多;山顶海拔高,气温低、湿度大、云雾多,有机质分解缓慢;山顶地形和缓,土壤受到的淋溶作用弱,有机质积累多。

典型例题五: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

题目:
高黎贡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山势陡峭,森林覆盖率高达85%。下图是“高黎贡山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

问题:

  1. 分析高黎贡山海拔1600~2800米地区却能形成亚热带气候的原因。
  2. 土壤是由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分析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地区土壤肥力较低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纬度较低;北部巨大的山体(高原)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侵袭(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保护区,却能形成亚热带气候。
  2. 高黎贡山西坡的黄壤分布区,气流仍会沿山体上升形成降水(迎风坡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亚热带气候,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黄壤所在地坡度大,降水较多,而且海拔较低,植被易遭人类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