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座椅装上"大脑" 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弹射救生座椅已实现技术创新
为座椅装上"大脑" 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弹射救生座椅已实现技术创新
5月30日,在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系列开放日活动中,封面新闻记者探访了航空工业航宇襄北试验基地。这里拥有一道长达6公里的"地球切线",被喻为是亚洲第一轨的高精度高速火箭橇试验滑轨,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英、俄、法之后第五个拥有这种重要航空试验设备的国家。
航宇弹射救生座椅总装线
这里先后有四代共七型弹射救生座椅通过了研制试验与性能鉴定,装配在各型国产战机上。同时,也结束了我国出口飞机需要装配外国座椅才能卖出去的历史。
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
航空工业航宇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钟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火箭弹射座椅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飞跃。从八九十年代的实验条件到现在的先进设施,从传感器技术的升级改造到高科技测试手段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发展显著增强了我国火箭弹射座椅的研发与测试能力。
钟华指出,目前全世界从事弹射救生技术的国家只有四个:英国、美国、俄罗斯和中国。而中国的弹射救生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已构建了飞行员、座椅装备与舱室间的智能互联网络,可以实时监测飞行员生理状态,确保飞行安全。
"中国的弹射座椅技术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从最初的'望其项背'发展到了现在的'同台竞技',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一骑绝尘',走在世界前列了!未来我们将聚焦提升火箭弹射座的高性能,高人机功效,低损伤,智能化四个方面发展。"
新型火箭座椅已装上"大脑"
当前,我国的火箭弹射座椅运用了哪些创新技术?钟华谈到,"最突出的创新技术体现在新一代弹射救生座椅上增加了座椅出舱的姿态感知能力,相当于给座椅上装了'大脑'(程序控制器),能够对飞机的横滚、俯仰等姿态进行纠正,保证飞行员遇到紧急状况时顺利弹射。"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已被应用到了双座弹射座椅上。钟华透露,以前双座飞机的弹射座椅都会存在一个问题,即飞机在下沉率极高且处于低空不定姿态时,第一个飞行员弹出去后,第二个弹射的飞行员可能会处在一个不利的高度和姿态,从而弹射失败。
但有了座椅出舱姿态感知能力这项创新技术,前后椅、并座椅在弹射时,如果气动力弹射速度不大,二者弹射的时间间隔就能得到实时控制,通过姿态纠正缩短两把椅子的弹射时间间隔,以此保证飞行员弹出后互不干扰。钟华还提到,基于技术的成熟等级,未来这项先进技术将逐步应用到各个双座或者多座的机型上去。
谈及作为中国航空救生事业的工作者有何感受时,钟华感慨道,"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保护好飞行员的生命,责任重大,不能抱有丝毫侥幸心理。"
他说,"我们怀揣着航空报国的初心,更肩负着航空强国的使命,未来将会把中国的航空救生装备和航空救生事业推上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