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去除扁平疣:简单一招,重拾自信美颜
中药去除扁平疣:简单一招,重拾自信美颜
扁平疣虽然不痛不痒,但它们对颜值的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当疣子出现在面部时,这种影响更是显著。因此,提到扁平疣,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厌恶。
扁平疣的形成与中医所说的湿热有关。热气向外扩散时,湿气也随之而出,两者在皮肤下聚集,导致气血津液的运行受阻,进而形成一种结滞,这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扁平疣。
中医的治疗理念是疏散局部的湿热之气,以促进气血的通畅。而在这方面,土茯苓是一种重要的中药。
提到土茯苓,就不得不提一下茯苓,茯苓是一种广为人知的药材,它既能祛湿又能健脾。茯苓实际上是一种真菌,生长在松树的根部,古人形容茯苓“抱木而生”,这里的“木”指的是松树根。茯苓需要经过挖掘、清洗、切割和阴干等步骤,其表面看似柔软,但实际上质地坚硬,需要长时间煮制才能变得软烂。
土茯苓与茯苓虽然名称相近,但它们并非同一种药材。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这种植物的藤蔓长而茂密,可以从山的一头蔓延到另一头,其藤蔓盘根错节,如同人体的经络系统。
扁平疣和寻常疣等疣状疾病,其根本原因是经络不通畅,因此需要使用能够疏通经络的药物。土茯苓在这方面表现突出,其药性能够深入筋骨肌肉,治疗风湿骨痛。在《本草纲目》中,土茯苓被记载为能够“强筋骨,祛风湿”。
此外,土茯苓主要具有清湿热的功效,《本草正义》中提到:“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与茯苓相比,土茯苓的药性更偏向于寒凉。因此,土茯苓对于扁平疣和寻常疣等由湿热引起的疣状疾病有显著疗效。
两个简单的医案
医案一:有一个小伙子,刚失业心情低落,又诊断出患有黄豆大小的寻常疣,长在手背上。他尝试了一些土办法治疗,但不见效,疣子反而越长越多。小伙子感到焦虑,于是去看中医。中医大夫建议他使用土茯苓煮水喝,像喝水一样,大约十天左右,他惊喜地发现手背上的疣子竟然消失了!
医案二:一个四岁的小男孩,脸上长满了疣子,从脸颊到耳前共有十多个。因为小孩子皮肤娇嫩,外用药不敢轻易使用,他的母亲非常担心。带着他四处求医,中医大夫开的方子也很简单,就是用土茯苓煮水喝。两个月后,脸上的疣子一个不落,全部脱落。
简单的方法:土茯苓70-80克,煮水喝。
大家知道,中药的味道各异,有的苦,有的酸,不一而足,因此才有了“良药苦口”的说法。然而,土茯苓的味道却是甘淡的,煮出来的水没有什么怪味。它经常被用作食材,煲汤效果特别好,既是药材也是食材,体现了中医的“药食同源”理论。在饥荒年代,人们没有粮食可吃,就靠土茯苓来充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抢着吃,因此土茯苓还被称作“仙人余粮”。
在湿热的广东地区,土茯苓的名声可谓是家喻户晓。广东人知道土茯苓是个好东西,用它煲汤可以清热祛湿。如今,我们也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土茯苓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