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周代封建制度的建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的类型,以及统属关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周代封建制度的建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的类型,以及统属关系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572238872_121154336

西周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通过层层分封的方式,建立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的统治体系。这种制度不仅体现了周人的政治智慧,也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将详细介绍西周封建制度的建立背景、分封类型以及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统属关系。

西周封建社会的建立,伴随着商末周初,来自陕西南部的周人征服了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这是较为落后的周人武力征服殷人和东方诸部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周朝面临如何统治新国家的广袤领土的问题。

因为周族无力直接统治天下,周人将“封邦建国”视为镇慑殷商后裔和东方诸部族的头等大事。

周王以“上天之子”自居,采用系统封建的策略,实行自上而下以自己的“王畿”为中心向外辐射、层层分封的政治体制。即周王朝以自身为中心,在周边的领土中分封许多国家,既占领拓殖,又屏卫中央。

周初的封建诸侯

从政治上讲,社会组织的完全封建化,是在周武王灭商、周公东征之后,以政治力量的介入实现封建,封建制度于是成为政治制度、社会组织制度的中心制度。

封建制度完备于西周初年周王室的两次封建诸侯。

最初是武王克商后的武王“封建”。武王克商后,并未完全消灭殷商后裔,将商纣之子武庚封于原来殷商故地,同时令王族的管叔、霍叔、蔡叔一同监督武庚。

武王死后,成王及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摄政,武庚与“三监”联合叛乱,周公旦东征平叛,武力征服。

第二次是周公东征平叛以后,持续于周成王、周康王年间的“封建”诸侯。进一步明确封建诸侯为周之封臣,周天子为天下共主,是诸侯之君,封建制度于此而臻于完备。

周天子仅在“王畿”之内具有直接统治权,“王畿”之外的广大区域由受天子封建的诸侯统辖,而诸侯又会依次向下分封自己所属的臣民,同样,这些臣属又可以继续向下分封更低层次的臣属。

这种层层分封的制度以土地占有制度为中心,土地的占有制度也成了领主与封臣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基础。对于依附在其土地上的农奴而言,封建领主在其采邑内既是统治者也是地主。

在封建政治体系中,天子、诸侯、卿大夫都有各自的领地,在各自的领地之中,这些封建贵族可以继续向下级分封,也可以任命官吏、组建军队、分配田地,进而成为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社会组织上独立的小王国。

各级贵族依次向下分封,每一级的封建即是成立一级独立的政权实体。王畿是周天子的直接领地,各诸侯国是诸侯的领地,田邑城市是卿大夫的领地,在这些领地中土地与人民一同都归领主所有。

封建贵族在其领地中,不仅是领地的治理者,而且是领地的所有者,对于领地上的人民不仅是官之于民的关系,更是主之于奴的关系。

周王封建诸侯的几种类型

周初大行封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灭商后难以直接控制东方的广大地域。

周初所封建的姬姓宗室与异姓功臣,是在周民族新的广大征服地域中树立许多军事据点,并以此军事据点逐步扩展为一个真正的国家,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层层封建的过程。

在“天子建国”的层面,周初的封建对象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既要维持周室的权威,又要保证利益的均衡。

周天子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的三种类型:

  1. 对姬姓宗亲的封建

这里说的主要是王室姬姓之封,这类分封是数量最大的,是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也与西周分封的宗法特性相合。

周王室认为血缘宗亲的纽带对于维护国家的统治至关重要,“捍御侮者,莫如亲亲”体现了周人朴素的血缘家族观念。

对姬姓宗亲的封建是西周分封的主要内容,《诗经》中有反映西周初年封建鲁国的诗句,再现了分封的具体情形:“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此处讲的是周公之子伯禽封鲁的故事:

周成王对叔叔周公说,把您的大儿子伯禽封到鲁地去吧,开辟那里的土地,成为周王室的辅助。于是封伯禽为山东鲁国的诸侯,赐给他土地山川,并把土田和上面的城镇赐给他作为附庸。

  1. 对有功异姓的封建

这类分封最典型、最著名的就是姜尚以殊功首封于齐。

姜尚是西周开国功绩最为卓著的功臣,齐地也是东方大国要地,同时齐地的东夷诸部也比较强大并时有不臣之心,客观上也需要姜尚这种贤能之臣前去镇服。

这类异姓功臣也往往与周王室有姻戚关系。

  1. 对先代帝王后人的封建

周武王时封神农、黄帝、尧帝、舜帝、大禹等先代帝王之后。对先代帝王的分封更多是象征性的意义,旨在追求政治声誉,增强其周天子政治地位的合法性。

武王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后来周公东征平定武庚叛乱之后,封殷商后裔微子于宋,也有安抚殷商遗民之意。

这类分封,更像是走了一个备案程序,通过这类分封,实际上是对周天子天下共主身份的一种礼仪性的确认。

西周封建实现了周室贵族、有功异姓、殷商余民、原生部落等各种势力的统合,与文明发达的东方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与经济利益,怀柔与压制并举,以血缘宗亲为主要封建框架确立了周王室“诸侯之君”的至尊地位,也确立了王室一姓掌控天下、同姓和异姓诸侯辅佐的政治格局。

但是从这几类的分封对象可以看出,封建秩序是一个松散的组织秩序,分封的过程其礼仪性超过周室实际的控制能力,这也预示西周封建式的统一难以久持。

周天子与诸侯的统属关系

  1. 天子策命与诸侯受命

封建诸侯是周天子的特权,会在周室祖庙举行册命仪式,颁布册命“授土授民”的册命文告。

诸侯领了册命即要尊奉天子政令,向周天子称臣。天子策命与诸侯受命的过程有着显著的礼制甚至宗教般的仪式感,但这毕竟只是一个程序,周天子“天命”的神圣性是周天子封立诸侯特权的来源。

  1. 诸侯纳贡于天子

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自然也就拥有向诸侯征赋的权利,诸侯也有义务向天子纳贡。

齐桓公时以诸侯联军征讨楚国,楚人质问兴师问罪的缘由,管仲的借口是楚国不纳贡楚地特产包茅给王室,导致周王室不能酿酒祭祀。楚人虽然知道这是欲加之罪,但仍然自认:“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由此可见,诸侯纳贡于天子是避无可避的天下共识。

  1. 天子征调兵役与诸侯从征

这应该可以说是周天子最重要的权利,天子对诸侯军队的征调说明天子具有最高军事权力。

天子于戎狄来犯、王室内乱时可以征调诸侯之兵戍守王城、戡乱勤王。诸侯收到天子危难的消息,应征勤王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诸侯之中有不尊周王,不从王命,甚至相互攻伐,发动叛乱的,周王要么出兵讨伐,或者则命令诸侯出师共伐,以维护周天子权威,维持周王朝的封建秩序。

诸侯征讨戎狄蛮夷或者有罪诸侯之国有功,则应向周王表述功劳,即“献捷”、“献功”。诸侯的“献捷”、“献功”实际上也是对周天子军事权威的认定。

  1. 天子巡狩与诸侯朝聘

天子巡行视察诸侯国家,即为巡狩,其目的是视察民风,考察诸侯治理情况,统一礼乐制度。相应地,诸侯亲赴王城朝觐天子,称为“朝”,诸侯派卿大夫来,则为“聘”。

诸侯朝聘是为了进行述职。诸侯必须按时朝见天子,接受天子的政令,不来朝觐天子是有罪的。

如果诸侯不来朝觐周王,一次不来则贬爵位,二次不来则削地盘,三次不来就军事讨伐,可见后果相当严重。

  1. 周天对诸侯国重要官职有任命权

天子在诸侯国中的命卿权,有助于对诸侯政权的监视。

这种人事任命的制度安排上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周王对于诸侯国家的控制权,但是这种效力比较微弱,而且其实际执行程度也深有可疑之处。

从天子与诸侯统属关系上来看,西周封建式的统一与周天子至尊地位的保持,强烈依靠周王作为上天之子“天命”的神圣性以及周室自身实力的强大。

这也预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力对比的变化,周初的封建式统一秩序发生波动与破坏乃为不可避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