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0%的死亡与心血管病有关!
全球30%的死亡与心血管病有关!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据统计,每年约有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以上。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动脉,血液通过毛细血管进行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交换后,进入静脉,最终返回心脏,完成循环。毛细血管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动静脉交换的关键角色。当心脏或血管发生病变时,就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心脏供血不足、心律失常、心肌肥厚等,这些疾病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治疗手段,仍有超过50%的心血管意外幸存者无法完全自理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以上。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预防措施也应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血管疾病的六大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可能由不良饮食习惯、血管老化或遗传因素引起。长期高血压会加速血管老化,可能导致心血管堵塞,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
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LDL-C升高是冠心病及其恶化的主要原因,而甘油三酯偏高也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损害。
吸烟:吸烟不仅损害肺部健康,还会对血管造成严重伤害。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后,会减少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并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酗酒:过量饮酒与出血性卒中直接相关,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血小板数量,导致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是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病情进展,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等心脑血管并发症。
超重与肥胖:肥胖常伴随血脂异常,容易导致血管内膜脂质沉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肥胖还会增加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进一步加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熬夜、情绪波动、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七大措施
防止栓塞:寒冷天气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增加栓塞风险,因此保暖尤为重要。高危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栓治疗,如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
控制血压和血脂:长期控制血压和血脂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研究表明,坚持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降低。血脂异常患者可通过他汀类、贝特类等药物进行调节。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早期干预,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或SGLT2抑制剂,并注重综合管理,避免低血糖发生。
营养均衡:科学饮食是保护心血管健康的基础。应保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避免高盐、高脂饮食,多摄入蔬菜和高纤维食物。
适度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建议结合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力量训练,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害血管健康,戒烟限酒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心血管专科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及心脏功能,及时控制危险因素。
对于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遵医嘱控制各项指标,并结合中医调理、运动及饮食改善等综合手段,打好持久战。
本文原文来自北京中大中医医院预约挂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