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咸丰帝31岁暴毙,你看他逃亡热河干了啥?每天都做4件致命事
难怪咸丰帝31岁暴毙,你看他逃亡热河干了啥?每天都做4件致命事
咸丰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权的皇帝,他登基之初励精图治,力图扭转清朝的颓势,并破格提拔曾国藩等人才。然而,在位期间,他逐渐染上了吸食鸦片、沉迷美色、听戏和嗜酒等不良嗜好,这些恶习最终导致他在31岁时英年早逝。
在他执政晚期,他染上了四种不良嗜好,这些逐渐侵蚀了他的健康,最终导致他在年仅31岁时便不幸去世。
清朝末期的少年皇帝,如何从曾经的意气风发走向衰败?探究其四项恶习,究竟可怕到何种程度,引人深思。
江山动荡时继承王位
咸丰帝的命运与清王朝相似,前期尚显辉煌,后期却无可挽回。而清朝最为辉煌的时期,无疑要数乾隆帝在位之时。
乾隆为清朝带来最后的盛世,其后经嘉庆至道光,国力日渐衰微。道光年间,清朝更遭遇鸦片战争及外国势力入侵的严峻挑战。
道光帝乃中国古代与近代史之交界皇帝,他虽勤勉治国、节俭持身,然面对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终感力不胜任,徒留遗憾。
道光帝临终前传位给奕詝,即咸丰帝。论能力,其弟奕訢更胜一筹。但奕詝身为嫡长子,凭借孝顺之名,最终成功继承大统。
公元1850年,奕詝登基为咸丰帝。初登大宝的他,或许尚未察觉清朝即将面临的危机,以及自己肩上所承载的沉重责任。
新登基的咸丰帝,满怀大学生初入职场的热忱与憧憬,志向远大,自信能够妥善解决道光朝遗留的诸多难题。
咸丰帝登基后,即刻调整用人制度,摒弃“满主汉辅”旧例,转而大力提拔汉人。此举无疑彰显了其明智的决策,成效显著。
朝中大臣见皇帝壮志满怀,处理朝政时信心倍增。他即位后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国库空虚,急需资金,因此咸丰帝下令皇宫实行勤俭节约。
皇宫门坏,他令修缮续用;衣烂,则令下人缝补。然朝廷腐败严重,小事常耗资上千两,多被下属贪污。
咸丰帝为警示臣子,严惩不贷,斩一品大员,抄数十满贵族及宗室之家,罚百官上百人,然经济挽救之策终归未果。
贪污腐败在官员中屡见不鲜,即便咸丰处死所有大臣,新官上任后仍可能重蹈覆辙。这让他意识到,皇帝并非万能,许多事情难以掌控。
国门失守天子出逃
咸丰继位次日,广西巡抚郑急奏广西有人起义,声势颇大。咸丰闻讯速遣军镇压,不久即平定叛乱。
然而,一场更大风暴——持续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即将席卷而来。初时,咸丰乐观应对,召集军队赴广西镇压,却未料到事态远超其想象之严重。
尽管朝廷派遣十万大军并耗资数千银两镇压,太平军却愈发壮大,甚至在南京建都,与北京政权对峙,其东征西讨之势一度让京城受到威胁。
若无曾国藩,咸丰帝或已退守关外。偏偏局势动荡,太平天国引发各地起义频发,正当咸丰为起义所困,英法联军又前来侵扰。
咸丰八年,英法舰队攻占大沽炮台并侵入天津,咸丰帝随即遣使议和,与英、美、法、俄缔结《天津条约》。然而,列强野心未餍,蓄意挑起新战端。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侵华,大举进攻中国。攻陷天津后,继而进犯北京。咸丰为避难逃至热河,命恭亲王奕訢负责与洋人谈判,此次逃亡让咸丰志气尽失。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对战局判断失误严重。1860年第三次大沽口战役时,他面对英法联军,在主战与主和间徘徊不定,未能制定明确的战略部署。
咸丰帝主张抗击英法联军应着重保卫京城,非死守大沽口,殊不知大沽口实为战局之枢纽。
咸丰帝的错误思想,致使英法联军轻易占领大沽口,天津随之沦陷。联军乘胜追击至北京,占领后纵火烧毁了圆明园。
此事显露咸丰缺乏敏锐政治眼光,未能以开创性思维分析晚清复杂局势,虽年仅二十多岁,未具成熟政治家眼光,但作为皇帝,其命令关乎数万百姓生死安危。
咸丰帝逐渐懈怠,将国事全权委托给恭亲王奕訢,对起义军动态漠不关心,终日沉迷于享乐之中,最终,在31岁的盛年不幸去世。
后人对咸丰帝功过评价不一,有人认为他昏庸,也有人认为他生于清初定能建功。这不禁让人疑问:为何咸丰皇帝在年轻时便去世了?
咸丰帝的四个不良爱好
咸丰帝自幼体弱,因他出生于圆明园。传说其母全贵妃孕期为让他成为庶长子,强令太医施药,致使咸丰帝早产。
古代医学欠发达,早产婴儿存活已属不易,护理不当更易留疾。咸丰自幼体弱多病,这或许是他寿命不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致使咸丰帝丧命的终归是四大恶习,首要便是他染上鸦片,违背道光帝禁烟祖训,于清朝禁烟之际,竟公然吸食。
鸦片成瘾后极难戒除,这让咸丰皇帝精神日渐萎靡。鸦片自西方传入清朝,洋人意图以此消磨国人意志,从而更易侵占清朝领土。
然而,身为一国之君,却沉迷于鸦片,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哀叹与惋惜!
咸丰帝的另一大习惯是沉迷于美色,《清稗类钞》记载其统治时期常面带病容,气色不佳且身体虚弱,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肾脏功能的衰弱。
在清朝十二位皇帝里,乾隆与咸丰的后妃数量最多。乾隆妃子虽多,但国家治理有序;而咸丰面临国破家亡,其妃子众多却令人费解。
咸丰在位期间,共册封贵人及以上14人。野史还载其诸多风流韵事,他曾命太监遍寻天下美女,并挑选四位绝色佳人安置于圆明园。
这四位女子名为“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普罗春”,尽管均受咸丰帝宠爱,但实际上她们四人中无一人真正倾心于咸丰。
咸丰帝即位后,好色本性显露无遗。初时虽励精图治,却仍频繁宠幸嫔妃,沉溺美色致使身体状况日渐衰弱。
第三便是沉迷于戏曲,咸丰帝酷爱听戏,特地将一戏班移至承德避暑山庄,上午称为“花唱”,下午则谓之“清唱”。
冬日寒冷时,咸丰帝在屋内听戏;夏日炎热时,则移至户外。他每日沉迷于戏曲,忘却国事,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
最后一个爱好便是嗜酒如命,据野史所载:
野史载:文宗好饮,醉则怒;怒则内侍、宫女遭殃,宠者亦不例外。醒后悔悟,对幸免者倍加宠爱,赏赐丰厚。
咸丰帝嗜好饮酒,常醉得不省人事,致使侍奉太监受苦,且会辱骂身边妃子,这些习惯无一不损害着他的健康。
据史载,咸丰帝晚年沉迷女色,致身体虚弱,常面黄肌瘦、咳嗽不断。太医建议饮鹿血滋阴壮阳,于是他命人在京饲养百鹿,日日饮用鹿血。
抵达热河行宫发现无鹿后,咸丰帝再次不加节制地放纵,结果身体状况迅速恶化。
咸丰临终前,将儿子载淳立为帝,并委托八位心腹大臣辅政。随后,这位年仅31岁的君主病逝,留给载淳的是一个问题重重的国家。
总结
咸丰初继位时励精图治,但经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等打击后,丧失整肃朝纲信心,变得贪图享乐,给后代留下了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清朝。
参考信息
百家讲坛推出《苦命皇帝咸丰》专题,讲述咸丰帝如何在动荡时局中挣扎求生,最终不幸在热河离世,其命运多舛,引人深思。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奕詝,为清朝的一位皇帝,即咸丰帝。他是道光帝第四子,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在位期间面临内忧外患,努力挽救清朝颓势。
爱新觉罗·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年号嘉庆。他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于1796年继位,在位期间努力整饬内政,整肃吏治,但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