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影像解剖 | 颈内动脉分段(横断位)-值得收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影像解剖 | 颈内动脉分段(横断位)-值得收藏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622183458116

颈内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液的主要血管之一,其解剖结构复杂且重要。根据其走行路径和解剖位置,颈内动脉可以分为七个主要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临床意义。以下是颈内动脉各段的详细描述:

C1段(颈段)

C1段起始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终止于颈动脉管颅外口。这一段的颈内动脉与位于其外侧的颈内静脉和后外侧的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颈动脉鞘内。在头侧,当颈内动脉进入颈动脉管时,鞘分为两层:内层延续为颈动脉管的骨膜,外层延续为颅底颅外骨膜。通常情况下,颈段不发出任何分支。

C2段(岩段)

C2段起始于颈动脉管颅外口,终止于破裂孔后缘。岩段颈内动脉在颈脉管骨膜内行走,周围被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包围。根据其行走方向,岩段可分为三部分:直部、弯曲部(颈内动脉后弯)和水平部(向前、向内行走)。

C3段(破裂孔段)

破裂孔并非单一的孔道,而是由两部分组成:颅外骨膜上的一个孔和一个垂直管道。后者由破裂孔周围的骨结构和纤维软骨构成。破裂段起始于颈动脉管末端,动脉越过孔部但不穿过这个孔,在破裂孔的垂直管内上升,向着海绵窦后部,止于岩舌韧带上缘。岩舌韧带是颈动脉管骨膜的延续,连接前方的蝶骨小舌和后方的岩尖。此韧带以远,颈内动脉进入海绵窦。破裂段颈内动脉四周为结缔组织、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

C4段(海绵窦段)

海绵窦段始于岩舌韧带上缘,止于近侧硬膜环。这段颈内动脉主要行走于海绵窦内,周围被结缔组织脂肪、静脉丛和节后交感神经包围。根据其行走方向,海绵窦段可分为垂直部、后弯、水平部和前弯。

C5段(床突段)

床突段起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远侧硬膜环。这段颈内动脉非常短,长度约为4-6毫米。

C6段(眼段)

眼段起始于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起点的紧近侧。颈内动脉穿过远侧硬膜环后,即进入硬膜内,因此远侧硬膜环是颈内动脉硬膜内、外部分的分界线。这段颈内动脉常发出两条重要动脉,即眼动脉和垂体上动脉。

C7段(交通段)

交通段起始于紧靠后交通动脉起点的近侧,止于颈内动脉分叉处。此段发出两个重要分支:后交通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

颈内动脉各段的解剖特征总结如下:

  • C1段:从颈动脉分叉直接到颞骨岩部
  • C2段:走形于颅底颈动脉管内,先垂直部再水平部,一直在颞骨岩
  • C3段:后续垂直一点,该段的识别需要在轴位CT中准确找到破裂孔的位置
  • C4段:垂直,水平,再垂直到前床突
  • C5段:和前床突差不多高度,不长,始于近侧硬膜环,止于ICA进入蛛网膜下腔外的远侧硬膜环;C5段识别特征就是在轴位CT上找到前床突
  • C6段:开始一部分斜行,起自远侧硬膜环,止于后交通动脉(PCoA)起点近侧。眼动脉位于C6段上,而非C6段的起点
  • C7段:起点为后交通动脉起始处,止点为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